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幼教管理机构、各幼儿园要定期组织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专项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控健康宣传、晨检登记及问题处理、传染病疫情报告、卫生消毒。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附件:学前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附件:
学前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 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多见(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一、临床诊断可分为:
  (一)疑似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无发热。
  3.有上述类似病例接触史。
  (二)确诊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和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愈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瘫痪;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二、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末梢循环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压或低血压。
  三、幼儿园具体防控措施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