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商贸现代化水平。电子商务代表了商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成为商贸业主流。认真研究和把握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本着“龙头引进、梯次培育、应用示范、分层推进”的原则,加强政府引导,以电子商务园区为依托,重点关注国际商业巨头、中国连锁百强、央企的战略布局调整动向,用最好的规划、最优的资源、最有吸引力的政策促成行业巨子建设电子商务区域中心。打造特色电子商务平台,优化大型骨干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 分层次重点推动优势行业、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国内外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应用,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依托镇江眼镜、纸张、汽配、工具等特色产业,推进颐高、搜狐等知名企业打造专业B2B、B2C电子商务平台,促进镇江电子商务企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四)保障市场繁荣稳定,让百姓得实惠。加强市场监测,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适时发布商品供求信息,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建立健全应急保供机制,制订保供预案,增强市场应急保供能力。推动商务领域信用建设,抓好酒类商品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进零售业节能降耗。认真落实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扩大内需政策,让更多的百姓得实惠。推进农超对接,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到超市直供直销。推进“万村千乡”工程,使行政村的覆盖率达100%。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组织实施“家政服务工程”,鼓励引导生活服务类连锁企业发展社区便民网点。结合社区商业布局,加快菜市场建设。
第二节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一)创新招商引资思路。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省新兴产业发展定位,鼓励引导外资更多投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和海洋工程等镇江重点发展的“5+X”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立足现有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梳理上下游配套企业和产品,积极实施产业链配套招商,定向引企,打造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境外主攻台港、欧美、日韩等重点地区,境内突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厦门等地跨国公司,抓住两岸签署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英文简称)的机遇,加大对台招商力度。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化招商转变,注重民企嫁接、以民引外、引进战略合作者等新兴招商方式,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更加注重中介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等,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中介组织合作,利用其资源优势,推介客商,引进项目。
(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在合理优化“绿地投资”的基础上,大力引进高端制造业项目,提高外资对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形成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推进创投、风投、并购、投资性公司、私募资本、境外上市、境外增发等新兴利用外资方式。鼓励支持企业到境外上市。着力于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一手抓生产型服务业,重点引进服务外包、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等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形成有效叠加;一手抓生活类服务业,重点引进文化产业、大型商业楼宇、商贸中心等新型商贸业态,探索外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引导外资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吸引跨国公司在镇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全面提升镇江在经济国际化与区域一体化中的分工地位。
(三)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加大人才引进。拓宽视野,舍得投入,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遴选一批熟悉经济工作、有产业背景和资本运作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充实到招商一线,优化人才结构。高度重视专业人员引进和培养,加强对现有人员培训,提升从大局角度和战略高度谋划商务发展的能力,提升引领商务发展能力。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制定激励机制。探索固定用人和流动用人、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建立市场化的招商机制。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全市招商人员达到1000人规模。组织赴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开展专门招商培训,不仅培训先进制造业招商,也要培训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新型商贸等专业知识和新兴业态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