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商务工作,把握好三个原则:

  --在稳定外需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稳外需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现实需要,也是调结构、增效益、上水平的重要条件。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甚至抑制外需,但长期依靠外需拉动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作用,推动商务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注重内需和外需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努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着力培育国内需求,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在保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促转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要从根本上解决商务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机制性问题,切实把保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增强商务发展的后劲。

  --在加强政策推动的同时,更加注重市场引导。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加强政策推动,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按市场取向完善政策,建立有利于转型升级的促进机制,使商务事业在稳定发展中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主要目标



  --五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2015年达到1300亿元;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到48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左右。

  --五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4亿美元,2015年达到28.2亿美元,年均增幅12%。2015年,五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分别达到40%和35%。

  --2015年,全市进出口160亿美元,年均增长15%。其中,出口90亿美元,进口70亿美元。一般贸易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力争达到20%以上。

  --五年,全市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数、中方协议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比“十一五”及之前的总和翻一番。

  --服务外包合同额、执行额确保年均增长60%,到2015年分别达到25亿美元和15亿美元。服务外包载体面积突破200万平米。

  --五年,全市开发区业务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幅高于20%。2015年,全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全市开发园区单位GDP综合能耗、COD排放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三章 “十二五”商务工作重点任务

第一节 加快商贸跨越发展



  (一)提升商贸零售业态巩固本地消费。确立并积极推进镇江市主城区“一核多中心”的结构体系,在完善大市口商圈功能的同时,引导并推进各中心的发展。主攻有雄厚实力、有战略联盟、商业联盟的运营商,提高持有物业和自主经营的比重。加快建设好苏宁、万达等城市综合体,形成一定规模的CBD(中心商贸区)基础上,积极发展COD(中心办公区)、CRD(中心休闲区)、CLD(中心商务居住区)、CID(中心形象区)等更高商贸载体,鼓励、引导城市综合体项目引进国际一线品牌进驻。加快推进连锁专业店、连锁专卖店等连锁经营发展,注重引进奥特莱斯、特立屋等品牌直销中心、品牌特许经营、生活体验中心等高端专业消费载体,积极争取更多的国际一线品牌入驻,同时关注特色街、便利店、邻里中心等中低端载体建设,实现高、中、低端消费载体全面发展,激发并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二)扩大批发市场辐射半径和贡献率。要全力招引有资源优势、有战略联盟、有发展电子商务意向的行业龙头建设面向区域、全国乃至全球的现代化一级专业批发市场,加快专业市场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建设,形成年成交额超百亿元以上市场(群)3-5个,力争打造1个千亿级的交易市场。发展税源经济,集聚巨大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带来港口、物流的大发展,催生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会展经济、数据中心等新型服务业态。加快丁卯、312国道、丹阳等市场群,注重整合提升,嫁接电子商务,打造品牌,提高附加值,促进二级市场向一级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实行市场错位经营、差别化发展,鼓励专业市场向信息化、网络化、产业链方向发展,争取区域大宗商品定价权,打造大宗商品区域集散中心,着力构筑大流通、建设大市场。引导龙头做行业风向标。鼓励惠龙港打造“惠龙钢材价格指数”,发布市场动态、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库存指数等重要数据信息,扩大城市的影响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