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原有光纤到户三网融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推广三网融合镇江模式。进一步在我市新建小区整合各类网络资源,推动“最后一公里”的电话网、电视网、互联网三合为一;逐步对已建小区的各类网络进行改造,建立通信网络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的体系。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增加丰富的信息服务内容,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
4.全面打造“无线城市”
一是丰富移动办公和生活方式。推动基于无线宽带网络的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商业应用,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语音、视频、图像、电子邮件、移动上网等完善的功能,提升大众对信息化环境的满意程度。二是启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建设并完善数字移动电视网。建设并不断丰富无线数字电视信号源,以公交车为重点推广移动电视接收设备,丰富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手持设备无线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方式,构建完善的数字移动电视网。三是加强无线电管理。统筹新颁频率规划,大力发展数字对讲机。开展行业台站核查,建立健全行业无线电管理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和项目频率跟踪服务,优先保障台站设置。加快智能综合无线电监测网建设,建成无线电频谱监测分中心。完善监测站点布局,进行系统设备的改造升级,加强重点区域覆盖,提升机动监测能力。配备高端设备,增强对复杂信号的监测分析能力。完善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适应频率台站管理、无线电监测、电磁兼容分析、地理信息等应用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的安全共享。
(六)完善信息安全体系,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领导,强化制度建设和组织保障,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完善和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维持城市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1.完善信息安全体系
深入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完善信息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信息安全责任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整体合力。加强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政务信息系统和重点行业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监管、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制度。
2.加强信息安全设施建设
以基础信息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为重点,加大信息安全设施投入,加强技术防护手段建设,建立市级容灾备份中心和部分重要信息系统同省异地备份中心,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防瘫痪、防病毒、防攻击等防护能力,提高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3.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建设城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和密钥管理中心,建立面向社会、互联互通的电子认证体系,建立集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安全测评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市级信息安全预警监测平台,完善信息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监控应急和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行政推动和管理体系保障
完善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积极做好各重点系统、重点项目的建设规划和实施。加强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指导信息化宏观决策,加强信息化发展形势监测和统计分析,制定信息化发展年度计划,及时调整信息化发展目标,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做到总体控制,动态协调。
完善市和辖市(区)两级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完善信息化工作责任制和配套职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综合管理体系。增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促进各行业、各单位的信息部门交流合作,加强纵向和横向信息化工作的协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