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生活等各领域的有效应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信息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信息化新农村。
1.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丰富信息渠道及时发布和预测农产品供需、价格变化,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信息传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建设数字农业大棚,提升蔬菜大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完善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和效益;推广小型工厂化精准农业模式,加强GIS、传感等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精准农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精准农业示范基地。
2.信息化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平台资源,推动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满足农民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加快农村数字电视网和宽带互联网建设,制作农民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电子出版物,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建设农村网页和农民邮箱,促进信息交流。切实加强信息服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各农村信息服务组织的作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3.信息化提升新型农民素质
充分结合信息大篷车流动培训、信息点自助学习和网络远程教育,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提升农民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提高农民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生产、生活信息的能力,逐步带动农民信息化意识与水平的整体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合理建设基础设施,构建信息高速公路
应对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深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集约建设,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在城市新一轮发展中的合理布局和配套建设,形成无所不在、高速互联、业务融合的新型信息通信服务网络。
1.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高标准、集约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避免重复投资,提高信息管道、无线电频率等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水平。建设面向全市信息系统的城市级数据中心,推动各类数据归集汇总;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形成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服务。通过数据的统一管理、挖掘分析,为信息资源配置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支持虚拟化技术、云管理、云存储、云中间件以及云安全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传统软件企业运用云计算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再创新,加快研发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件产品,建设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探索软件服务化的新型商业模式,形成覆盖各应用领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
2.构建全面覆盖的信息高速网络
一是大力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规模更大、接入终端种类和数量更多、网络应用更广泛、传输速度更快、使用更安全、运行更稳定、管理更高效的下一代互联网,推动IPv6网络协议应用。二是全面建设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运用先进的无线宽带技术标准,建成覆盖全市的移动通信室外网络和覆盖公共交通场所、休闲娱乐场所、商务场所的无线宽带室内网络,建成全面覆盖的高速无线宽带网络。三是普及光纤到户,推动宽带通信网络、电话网络、数字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
3.推广三网融合镇江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