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镇政办发〔2011〕178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当代信息革命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领着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共同选择。为及时抓住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智慧镇江”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综合水平,带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指导我市2011-2015年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建设具备良好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1.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根据《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报告(2010)》,2009年,我市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69.1,比“十五”期末提高14.4;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为51.7%,比“十五”期末提高35.3个百分点;自然村宽带普及率达100%,比“十五”期末提高80个百分点,每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为60.7台比“十五”期末增长57.7%;每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为340部,比“十五”期末增长70%;公共服务网上办事项数为230,比“十五”期末增长了651%;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41.3%,比“十五”期末提高33个百分点。
2.信息化应用全面普及
全市已建立起一个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基本适应信息化需要的现代信息基础网络,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统一的社区“三网融合”光纤到户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获得“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项目”和“全国数字社区示范工程”称号,创造了“三网融合镇江模式”。
全国首个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基地在我市挂牌,启动了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商业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卡工程,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政府及各部门网站进行了整合与外包,建立了全市政务电子身份认证中心,建成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
公共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已建成,卫生、交通、工商、民政、国土、规划、物价、档案、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等行业均已实现信息化管理,“数字城管”顺利开通;建成对公安业务数据高度集成的警务综合信息系统,我市成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财税库银系统得到全面升级改造,社会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并进一步按国家标准改造,区域卫生综合服务系统正在推进;教育网络实现了“校校通”,多媒体教学应用基本普及;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电子口岸系统,实现网上通关审批、物流商务服务,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高;
2006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城市,2009年顺利完成了试点建设工作,构建了市级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辖市(区)农村信息化服务分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站、行政村公共上网点四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组织体系,组建了咨询专家、信息员、农民经纪人三支近千人的服务队伍,建成了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新农村致福网),通过信息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
3.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