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乡镇科技助理、村科普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业务骨干、农村科技、科普带头人、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技推广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
(3)建立健全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职工职业技能提升活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4)建立健全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普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惠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社区科普学校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5)加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形式,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吸引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组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6)加强全民科学素质教育讲师团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充实全民科学素质教育讲师团队伍,将具有专业特长、热心科普公益事业且表达能力强的农民土专家吸纳到讲师团队伍中来。优化全民科学素质教育讲师团讲座课题配置,选择一批社会需求的热点课题,吸引一批表达能力强的老科技工作者、高校职校教师、科研人员、基层业务骨干等充实到讲师团队伍中来。讲师团成员、讲座课题、课件通过公众科技网向社会公布,供市民选用。
(7)加快高端科普人才培养。加大科普创作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培养一批高端科普创作与设计人才、团队与组织。鼓励和支持科技专家积极投入科普创作、科普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依托有条件的科技社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普场馆、传媒机构,扶持建设科普创作与设计培训实践基地。发挥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媒体、科技社团的作用,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人才。结合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培养一批策划、设计、制作、传播能力强的科普传媒人才。加大中青年科普研究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科普理论研究和交流,培育和造就一批科普研究领军人才。
3.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协。
参与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环保局、市社科联、市农科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市行政学院。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健全组织。市政府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成立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动员部署和检查。各辖市区、镇江新区管委会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明确责任。各级政府是《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主体。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纳入政府议事日程。上级人大机关或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贯彻落实工作的监督检查。
3.建立实施工作机制。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每年组织实施100项行动计划,并定期向领导小组和督查领导小组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所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应机构,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承担起协助做好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