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优化各媒体科普专栏、专题的选题和内容,进一步提高质量,培育收视(收听)率高、读者量大、影响范围广的专栏、专题和专版,使其成为科学素质教育的品牌栏目。
(3)加大新兴媒体开展科技传播的力度。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培育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鼓励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发挥网络科普联盟的作用,加强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
(4)建立大众传媒科普应急机制。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以各种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3.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科协、镇江报业集团、市文广集团。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主要任务:
(1)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2)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加大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全市整体布局。
(3)基本建立科普基础设施长效发展的保障体系。
2.主要措施:
(1)加快镇江科技馆建设。按照《
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加强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力争建成富有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科技馆;各辖市可在整合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规模适度的专业、主题科普场馆;对科普教育功能薄弱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的功能。鼓励、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一批专业(特色)或产业科技类博物馆(园)。
(2)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将社区科普画廊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规划的审批内容,新开发建设的居民小区都要配套一座以上科普画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电子科普画廊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市区力争建成一定数量的电子科普画廊;加强科普宣传车的功能配置,更好地发挥流动科技馆的作用,有条件的辖市也要争取配置一辆科普大篷车。
(3)进一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对原命名的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实施动态管理,要再培育和命名一批市级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使市级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总数达到30家左右,定期向社会免费开放;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开辟公园科普角、科普长廊,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4)拓展基层科普设施服务能力。推动辖市区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乡镇、行政村、街道、社区的科普活动站(室)要不断充实科普设施和功能,拓展科普服务能力。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站点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加强村、社区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的管理和维护,宣传内容每年更新6次以上。有条件的中小学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3.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住建局、市农委、市文广新局。
(十)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1.主要任务:
(1)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2)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3)培育一批有一定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科普传媒和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2.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两年开展一次科技园丁评比表彰工作。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