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重点工作 | 责任单位 | 责任人 |
一、约束性和预期性工作目标 | (一)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50亿元,年均增长4.5%。 | 市农委、发改委、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供销社、统计局、扶贫办 | 吴善威等 |
(二)粮食生产目标。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8万吨以上。 | 市农委、发改委、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粮食局、农机局 | 吴善威等 |
(三)农业机械化目标。2015年,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达45%。 | 市农机局 | 黎世炳 |
(四)森林覆盖率目标。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60%左右。 | 市林业局 | 李承棠 |
(五)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十二五”时期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年均增长12%以上。 | 市农委、统计局、财政局、人社局、水利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发改委、商务局、供销社、农调队、扶贫办 | 吴善威等 |
(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15年耕地保有量在90095.4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在68500公顷以上。 | 市国土资源局、农委、统计局、监察局、审计局 | 苏维成等 |
二、主要工作任务 | | | |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1.稳定面积。 | | |
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 | 市国土资源局、农委 | 苏维成等 |
大力开展土地整治,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 | 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农委 | 苏维成等 |
2.提高单产,发展优质粮食。 | | |
加快粮食高产优质品种推广应用和主推技术组装配套、示范展示。切实提高农业技术的到户率、到田率。 | 市农委、科技局、水利局、粮食局、农机局、扶贫办 | 吴善威等 |
强化良种等农资的市场监管。 | 市工商局、农委、质监局 | 朱宇云等 |
继续实施“千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行动计划”。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 市农委 | 吴善威 |
3.优化种植结构。 | | |
妥善处理好种植粮食作物和种植经济作物的关系,大力发展粮经作物轮种、间套种、秋冬种等多元种植模式,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生产能力。 | 市农委 | 吴善威 |
(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 1.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 | |
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着力打造甘蔗、优势水产品、林化3个产业总产值超50亿元,生猪、家禽、草食动物3个产业超10亿元,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奶水牛、休闲农业6个产业超亿元的农业产业“336”工程。 | 市农委、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工信委、粮食局、旅游局 | 吴善威等 |
重点培育壮大以甘蔗、红金系列、蔬菜、食用菌、中药材、香料等为代表的特色经济作物产业,以草食动物、奶水牛、优势水产品等为代表的特色水产畜牧业,以林浆纸、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油茶、花卉等为代表的特色林业优势产业,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 | 市农委、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粮食局、扶贫办 | 吴善威等 |
加强农业资源深度开发,编制大宗农作物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建立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产品共享与决策服务系统。 | 市气象局、农委、水利局、国土资源局 | 杨宝回等 |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 | |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搞好农产品综合利用,到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5%以上。 | 市工信委、发改委、农委、林业局、粮食局、水产畜牧兽医局 | 张祖广等 |
多渠道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农户”、 “公司+基地+农户” 、“公司+专业合作社 +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带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 市工信委、农委、林业局、粮食局、水产畜牧兽医局 | 张祖广等 |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信贷支持,落实税收优惠、品牌创建奖励等各项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控股和承包进行规模扩张,积极培育上市公司,着力打造农业品牌,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出1家以上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支柱龙头企业,7家以上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 市财政局、工信委、农委、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金融办、国税局、地税局,银监局 | 黄福明等 |
3.挖掘农业功能,建立一二三产业紧密联系的现代产业体系。 | | |
推进农业与工业实行对接。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市工信委、农委、林业局、粮食局、水产畜牧兽医局 | 张祖广等 |
把农业导入第三产业,开发农业的生态调节、观光旅游、休闲养生、文化传承等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协调发展,提高农业资源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 市农委、旅游局、工信委、商务局、发改委、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粮食局 | 吴善威等 |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 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 |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强防洪抗旱灾害防御能力。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 | 市水利局、发改委、农委、国土资源局、地震局 | 黄炳利等 |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生态系统。 | 市水利局、发改委、林业局、环保局、农委、水产畜牧兽医局 | 黄炳利等 |
2.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 | |
按照“一个特色产业、一套研发机构、一个专家团队”的模式,加强与各级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培育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园区。 | 市农委、林业局、科技局、水产畜牧兽医局 | 吴善威等 |
深化科技特派员创新行动,引导科技特派员建立创业链,有效提升特色产业科技水平。 | 市科技局 | 韦启章 |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充分利用“工作队员深入农村服务活动”、农民大培训、“农家课堂”、远程教育等载体,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形成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的网络体系。到“十二五”期末,特色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2%以上。 | 市农委、林业局、科技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农机局、扶贫办 | 吴善威等 |
重点对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科技示范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技术骨干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 市农委、林业局、科技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农机局、扶贫办 | 吴善威等 |
加大农业科技财政投入力度,对农业科研和推广给予倾斜支持,推动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 市财政局、科技局、农委、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农机局 | 黄福明等 |
积极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提高农民科学储粮水平,减少农户产后损失 | 市粮食局、发改委、财政局 | 黄朝华等 |
3.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 | |
落实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提高甘蔗、水稻等产业机械化水平。 | 市财政局、农委、林业局、水利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农机局 | 黄福明等 |
加快农机装备升级,拓宽农机应用领域,加强适合丘陵地区和耕作特点的农机化技术、机具的研发、示范和推广。 | 市农机局 | 黎世炳 |
提升农机服务水平,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保障体系。 | 市农机局 | 黎世炳 |
4.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 | |
加大构建农副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系统。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 | 市商务局、发改委、农委、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粮食局、供销社 | 黎江影等 |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信息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 市农委、商务局、林业局、科技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粮食局、工信委 | 吴善威等 |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努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 |
坚持统筹规划、整村连片推进、城乡一体,新建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全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 市水利局、发改委 | 黄炳利等 |
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 市工信委 | 张祖广等 |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状况,实现所有乡(镇)和85%以上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启动通农林场总场沥青路或水泥路建设,逐步提高屯级道路建设标准。 | 市交通局、发改委、扶贫办、林业局 | 吴永明等 |
继续改造农村和国有林区垦区危旧房、少数民族村寨,提高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的覆盖面和处理率,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沼气入户率达50%。 | 市住建委、发改委、民委、林业局、环保局、地震局 | 郑东等 |
2.加快推进新居建设。 | | |
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带动,政策引导、群众自愿,集中连片、提升水平”的要求,科学编制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乡(镇)域体系规划,争取“十二五”期末实现全覆盖。 | 市住建委 | 郑东 |
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大力改善村容村貌。 | 市住建委 | 郑东 |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永续利用”的方针,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工贸强镇(村)、特色生态(农业)强镇(村)、特色文化名镇(村)、特色旅游名镇(村)等,加大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保护民族传统村寨。提高小城镇承载功能和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 市住建委、商务局、农委、林业局、文体新局、旅游局 | 郑东等 |
3.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 | |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 市教育局 | 黄子洮 |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十二五” 期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市卫生局、财政局 | 黄锦玲等 |
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和完善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巩固和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基本建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市文体新局、发改委、财政局、广电局 | 卢岩等 |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到2015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85%以上。 | 市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 | 陈丹桂等 |
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落实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参加新农保养老奖励补贴、危房改造优先优惠和农村扶贫开发中给计生家庭优先优惠措施。全面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开展地中海贫血一级预防工作,每年加强对待孕夫妻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配备全市行政村人口计生服务室基本设备。 | 市计生委、扶贫办、民政局、卫生局、人社局 | 甘炳洪等 |
逐步提高农村综合减灾水平,提升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设农村地区精细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快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 | 市民政局、水利局、地震局、气象局、国土资源局 | 韦世豪等 |
(五)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 1.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 | |
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庭院经济,推动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 市农委 | 吴善威 |
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特色畜牧养殖业,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充分挖掘水产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 | 市水产畜牧兽医局 | 黎庶凯 |
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实施广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充分挖掘林业内部增收潜力。 | 市林业局 | 李承棠 |
实行专项、行业、社会扶贫大格局,整合资源,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边境扶贫攻坚工程;加大实施以“十百千”产业扶贫示范工程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力度;加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抓好扶贫移民,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对贫困村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实现劳务输出。 | 市扶贫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林业局、农委、水产畜牧兽医局、民委、住建委、民政局、人社局、国土资源局、广电局、水库移民局 | 刘付东等 |
2.加强技能培训,发展职业教育,开展教育扶贫、技能扶贫,搞好就业服务,促进更多农民转移就业。 | 市人社局、农委、林业局、教育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扶贫办 | 陈丹桂等 |
3.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 | 市住建委、人社局 | 郑东等 |
4.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加快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 市发改委、工信委、农委、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扶贫办 | 李孟昌等 |
鼓励农民创办乡村工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养生产业、农村服务业等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 市工信委、旅游局、商务局、工商局 | 张祖广等 |
实施储备粮直补订单收购政策,做好储备粮直补订单收购的工作,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 市粮食局、财政局、发改委 | 黄朝华等 |
(六)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与活力 |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立流转市场,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 | 市农委、国土资源局 | 吴善威等 |
在继续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思路,强化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其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 市农委、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工商局 | 吴善威等 |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健全农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支农贷款风险补偿和涉农金融服务补贴机制。制定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存贷同比”激励机制。建立一批新型金融组织和信用担保机制,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大力度发展小额信贷,积极开展农村信用合作,创新支农融资平台。 | 市金融办、农村信用联社,人民银行防城港支行,银监局 | 毛善学等 |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落实放宽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 市人社局、公安局、财政局 | 陈丹桂等 |
进一步加快农业开放步伐,充分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合作开发农业资源,利用我市农业技术和管理比较优势,重点到东盟国家建设原料基地,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全市农业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 市商务局、招商促进局、外事办、农垦局、农委、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 | 黎江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