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

  (十五)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 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建设,落实相关人员和经费,保障其工作机构日常正常运转。按照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前后衔接的原则,创新应急救援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加快以建立规章制度完备、责任分工明确、指挥调度有力、协调联动紧密、信息共享顺畅、社会动员迅速等地震应急指挥工作机制健全为重点,应急指挥技术为支撑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要按实战要求,抓紧建立适应现代应急工作需要的市、县(市、区)地震应急指挥平台、技术系统和救灾基础数据库,建成覆盖全市的地震灾情速报网络,进一步完善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地震灾情实时获取和快速上报系统,为地震应急响应和救援提供依据。逐步建设独立、连续、安全传递指挥指令与应急数据的地震现场应急移动指挥平台,实现卫星、短波、超短波等多种通信手段的无缝对接。
  (十六)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完善工作,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市地震局要建立地震应急预案备案、检查、评估制度。地震、电力、水利、交通、消防、学校、医院、通信等部门单位和生产、存储化学品的企业、核电站要经常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不断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今后,每年要组织开展不同层级、不同方式的地震应急演练。每年都要有计划地组织至少一次以地震应急救援队为骨干、地震应急志愿队协同、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地震综合应急演练。
  (十七)组建地震(海啸)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我市实际,本着一队多能、精干高效、平战结合的原则,依托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等有计划建设市、县(市、区)政府地震(海啸)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社区都要有计划地组建由青年、保安人员、基干民兵等人员组成的地震应急志愿分队。进一步加强各有关行业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建设,积极扩大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推进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集中地震、公安、消防、卫生、民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专家和人员,组建市、县(市、区)地震现场工作队。搞好各种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设施和装备配置,开展多种培训和演练。逐步实施地震救援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地震灾害救援队预备役制度和志愿者制度。加快实施市级地震救援训练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军地、警地、区域、市县地震救援协作联动机制。要积极推进社会动员机制建设,规范有序地发挥志愿者和民间救援力量的作用。
  (十八)建设管理好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桃花湾广场、北部湾广场两个应急避难场所要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客运候车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并设立明显的应急避难标志牌和指示牌。新建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通道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要配置救生避险工具、设备。到2015年,各县(市、区)要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和露天大型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规划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至少建成一个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地震应急避难所必需的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物资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