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三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72E.自驾游便捷化项目。建设自驾游停车场,发放西安自驾游交通示意图,完善城市道路出入口、主干道沿线、交叉路口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方便自驾车游客在我市的旅游出行。
  73E.秦岭自驾游营地建设项目。在秦岭生态旅游体验带及白鹿原等处布设自驾游营地,完善车辆集散、泊车中转、休闲游憩、体育健身、车辆维修、购物餐饮等配套设施。
  74E.外地旅游车辆便捷化项目。对来我市旅游的外地车辆实施人性化管理,特别是对来我市自助性旅游的大巴车辆,做到“只管不罚”,提供绿色通道,为外牌旅游车辆进入我市和景区大开方便之门。
  75E.机场旅游交通便捷项目。增设机场直达主要景点的大巴线路;在机场、火车站到长途汽车站间增设旅游公交线路。
  76E.城市公共交通顺畅化项目。增设和调整旅游公交线路,划定私家车的通行街道和线路,全面改善主城区交通状况;通过建设便捷的地下通道等方式做好人车分流;淘汰陈旧车辆,使用新型以及便于观光的车辆;推行旅游公交乘次卡、日卡、周卡等,方便游客出游;加强市民交通规则教育,培育良好的城市公交素质。
  77E.专用团队旅游车辆畅通项目。统一旅游团队用车外观及标识,允许旅游团队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
  78E.旅游汽车专营交通整合提升项目。整合现有各级各类旅游汽车公司,创建西安旅游汽车运营联盟,推进旅游汽车运营的信息共享、管理协作、运营协调和管理自律,促成西安旅游汽车交通的集团化发展。
  79E.西安东部旅游环线建设项目。规划建设西安东部旅游环线,起点为东三环,沿途经云经寺、白鹿原、仁宗庙、骊山风景区、秦汉大道、渭河湿地等旅游景区(点),途经不同区域,串联不同资源,体现不同特色,成为促进和带动西安东部地区旅游发展的新大道。
  21.住宿升级扩容重点工程
  80E.住宿业发展引导项目。定期发布《西安市旅游住宿业发展白皮书》,分析西安旅游住宿业的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引导住宿业科学合理发展。
  81E.星级酒店提升项目。在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临潼国家休闲度假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等处增建高星级商务酒店,10年内全市高档星级酒店达到160家左右。同时面对高端市场打造一定的白金五星酒店。
  82E.经济型酒店扩张项目。大力引进国际连锁快捷酒店、青年旅舍、汽车旅馆等多种形式接待设施,推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同时鼓励发展家庭旅馆经营和特色民居旅游租赁经营,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
  83E.主题酒店开发项目。通过新建或改造的方式,使酒店外观、内部装饰、服务项目等和西安历史文化特征相融合,成为地标性建筑和重要旅游吸引物。如建唐风驿站、主题体验、温泉度假、田园休闲等酒店,培育本土酒店品牌。
  84E.传统酒店改造提升项目。对西安市2000年前建设的三星级以上的旅游酒店饭店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更换陈旧设施设备,重新进行富含文化内涵的装修和装饰,调整内部功能空间布局,美化周边环境,实现传统酒店的改造提升。
  85E.旅游分时度假理念推进项目。促进西安现有酒店加入RCI等全球分时度假交换系统,并加强对分时度假酒店开发建设、销售等环节的严格规范管理。
  86E.国际酒店高端管理模式引入项目。引进一批国际顶级酒店品牌和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国际、国家品牌酒店托管先进管理经验,全面提升我市酒店的国际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22.旅游标识解读系统重点工程
  87E.旅游标识系统规范化推进项目。按参照国际通用标准,结合国家标识标准,创建形式与材质具有西安文化特色的旅游标识系统,并对道路标识、公共场所图形符号进行严格规范,对旅游者提供更有效地导引。
  88E.贴近国际游客旅游指南项目。邀请国际知名旅游手册出版商,策划编制面向不同入境细分市场游客,不同语言版本和风格的《西安旅游指南》;选择境外重要客源地市场,面向政府、企业管理人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免费发放,扩大影响。
  89E.贴近国内游客旅游指南系列丛书项目。针对国内游客旅行特点,策划编制具有导向性、便携性、精美性、实用性、低成本、吸引力强的专题性系列旅游手册,并在市区、各旅游街区、主要景区(点)发放。
  90E.道路交通指示牌规范项目。在西安各旅游街区、主要景区(点),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布设道路交通指示牌。
  91E.旅游解说多语种化项目。与西安各高校合作,做好解说系统的日、韩、英语等语种的翻译,营造国际化语言氛围。并在三年内完成旅游窗口行业服务人员的外语培训工作。
  (六)城市建设与运营行动
  23.国家中西部出入境航空门户口岸提升重点工程
  92F.民航发展办公室设置项目。争取省政府设立民航发展办公室,与民航局、驻咸阳机场各航空公司及西部机场集团等单位共同协商,解决民用航空的发展事宜。
  93F.西部出入境航空门户口岸集散地培育项目。充分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中国中心门户机场的优势,积极组织航空旅游客源。对于周边省区、城市组织游客经由我市航空港出入境的旅行社,都给予奖励,积极发挥咸阳机场作为中心枢纽机场的强大集散功能优势。
  94F.境外办事处设立项目。对于已与我市开通空中航线的境外城市,适时设立“西安办事处”, 积极推进航空运输相关协调事宜和航空旅游产品组合宣传及促销等活动,并为我市前往这些地区旅游的居民提供所需服务。
  95F.旅行社与航空企业联合推进项目。充分借鉴我市旅行社与马来西亚相关旅行社和航空公司的成功合作经验,采取激励办法,鼓励本地旅行社与境外航空运输企业和旅游单位进一步合作,共同包乘预定航空线路,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模式,首选航空线路为日本、韩国、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来往于我市的航线。
  96F.境内外旅游企业联合体培育项目。利用省上支持我市组织旅游企业联合体到境外考察的机遇,有效遴选组建我市优质旅游企业联合体,前往日、韩、美、英、德、法、东南亚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地区考察,与境外旅游企业积极联合,共商并确定联合线路及合作共赢事宜,为我市招揽更多入境旅游客源。
  24.特色文化旅游社区建设重点工程
  97F.“红色”革命文化旅游社区建设项目。依托西安城市近代革命历史遗存,创建八办、西安事变(张学良和高桂滋公馆)、杨虎城公馆三个红色旅游小区;开通城市红色文化旅游散步道。
  98F.曲江时尚文化旅游社区建设项目。依托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西安最具活力的人文时尚旅游社区;重点建设大唐不夜城、大唐通易坊街区;建设“登科及第”园区,重现“曲江流饮”和“探花御宴”盛景。
  99F.大唐西市怀古文化旅游社区建设项目。建设大唐西市九宫格局;融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创造复合型、多元化的商旅中心;建设国际古玩城、金市广场、大唐西市博物馆、丝绸之路风情街、娱乐购物中心等,打造唐风唐韵社区。
  100F.回坊伊斯兰文化旅游社区建设项目。以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北广济街为重点,打造特色回坊商业街区;以大清真寺为核心,开辟展示伊斯兰教文化、穆斯林生活特色文化旅游区;改造基础设施,净化环境卫生,提升回坊管理水平。
  101F.德福巷休闲文化旅游社区建设项目。融合传统茶楼、酒肆、乐楼、棋社、勾栏瓦舍等休闲方式,引入酒吧、咖啡馆、书吧、演艺吧、足球吧等新兴休闲方式,重点建设湘子庙街、德福巷和粉巷街区,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休闲“洋人街”和最具时尚、最具人气、最具夜味的休闲文化社区。
  102F.书院门历史文化旅游社区建设项目。提升西安碑林博物馆展示水平,建设关中书院博物馆(西安教育历史博物馆),开发王家大院民居博物馆;重点建设书院门、三学街、府学巷、安居巷;通过富含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商品研制和品牌的培育,增强该街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市场美誉度。
  25.城市公共休闲建设与提升重点工程
  103F.城市CRD(中央休闲区)建设项目。加快曲江二期工程建设,将曲江打造成为西安的城市中央休闲区。
  104F.城市Sub-CRD(次中央休闲区)建设项目。突出浐灞生态区、泾河新城、沣东新城、沣西新城、空港新城等发展区域的休闲服务功能建设,将其打造成西安城市的次级中央休闲区。
  105F.城市休闲公园完善项目。加快城市公园建设,力争到2015年达到100个,2020年达到150个;逐步对现有公园进行休闲化改造,在3年内完成莲湖公园、兴庆公园、革命公园等十大都市公园的改造工程。
  106F.城市新兴休闲业培育项目。开辟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新增广场绿地300处,开展秦腔、秧歌、皮影等民间艺术活动;全面整顿西安健身场所,推行规范服务;建设酒吧一条街、大型游乐场、书吧一条街、动漫网游中心等娱乐设施。
  107F.城市体育休闲设施建设开发项目。加快沣东新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重点体育场馆建设,为举办全运会、亚运会和世界专项体育赛事等高级别体育活动创造条件;积极协调督促13个区县政府,加快完成各区县文体中心建设任务,在市区公共场所规划建设5-10处全开放式全民健身广场;加强与学校等企事业单位联系,实施体育场馆及设施市民开放计划。
  (七)旅游产业与新业态行动
  26.旅游产业集聚重点工程
  108G.古城旅游集聚区打造项目。依托西安享誉中外的古城墙整体风貌及其钟鼓楼、古建民居与街区、宗教寺院、博物馆、文物遗址遗存等历史文化积淀,城市现代设施与文化演艺场所,集中打造都市文化体验与商贸服务旅游集聚区,彰显古城观光游览、游憩休闲、文化体验、旅游商贸与综合服务功能,推进都市旅游业、遗产文化业、演艺业、商贸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加速发展与融合。
  109G.曲江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项目。强化曲江一期文化创意、地产、会展、演艺、商贸服务与旅游功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曲江二期建设,以“曲江欢乐世界”、杜陵城市森林公园、登科及第园区等项目及商贸服务设施建设为核心,拓展文化创意、地产、会展、演艺及旅游功能,促进文化创意业、商务会展业、演艺业、地产业、商贸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的发展与融合,形成旅游新业态,实现产业发展提速。
  110G.浐灞国际会议与生态度假旅游集聚区打造项目。依托2011年西安世园会以及欧亚经济论坛、总部经济、广运潭国际物流区、F3摩托艇赛事等已建或在建项目,实施环境优化美化,积极推进商务会议中心、国家级旅游生态度假区、滨水生态休闲园、桃花岛送别公园、高级别墅区、西北苗木花卉基地等项目建设,凸显高端商务会议、时尚度假、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等旅游功能,发展商务会议、生态休闲、时尚度假、总部经济、现代物流、旅游餐饮住宿服务、旅游地产以及园艺等产业,打造现代产业综合发展旅游新区。
  111G.临潼秦唐文化与度假旅游集聚区打造项目。依托临潼现有文物遗产及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优化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华清池两大5A旅游景区;积极推进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重点抓好国际会议中心、凤凰湖星级酒店群、欧陆风情街、温泉度假别墅、休闲运动公园等项目建设,凸显文化体验、商务会议、温泉度假、休闲运动等旅游功能,促进文化遗产观光体验业、商务会议业、时尚温泉度假业、商贸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旅游地产业、生态休闲业等产业发展,打造西安东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中心。
  112G.秦岭楼观道文化旅游集聚区打造项目。依托周至楼观台道教胜迹以及财神故里、楼观国家森林公园、秦岭“四宝”繁育基地资源优势,借势曲江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道教文化、道家文化、财神文化、生态观光农园四大园区项目开发建设,助推宗教文化旅游业、温泉康体养生业、现代生态农业、休闲林业、文化商贸业、旅游地产业、餐饮业、住宿业等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打造西安西南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中心。
  113G.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集聚区打造项目。借助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开园,整合园区地质奇观、山岳地貌、生态与人文景观资源,强力推进翠华山--南五台--五台古镇--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体化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打造集地质奇观观赏、地质科考教育、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科考野营等旅游功能于一体5A旅游景区,形成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旅游商贸、餐饮、住宿等产业体系,带动周边区域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114G.户南生态文化旅游集聚区打造项目。依托太平、朱雀国家森林公园、草堂寺以及高冠旅游景区等优势资源,以大草堂旅游景区建设为契机,以旅游活动项目的优化与提升为核心,积极推进太平--朱雀两大森林公园的整合,抓好乡村休闲山庄、果蔬采摘基地以及游客集散中心等相关设施的完善与改建、扩建,开发生态休闲与宗教文化体验品牌产品,发展森林观光业、生态休闲业、宗教文化旅游、旅游商贸服务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户南生态文化旅游集聚区。
  115G.周秦汉国家遗址公园旅游集聚区(西咸新区沣东、沣西新城--古都遗址带)打造项目。依托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昆明池四大遗址,遵循传承历史文化、发挥旅游功能的原则,规划建设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及昆明池四大遗址主题公园,配套建设基础与服务设施,构建遗址公园虚拟体验系统,梳理遗址历史典故,营造公园主题意境,凸显遗产文化观光体验、旅游休闲、考古科普教育等旅游功能,发展遗产文化观光体验、旅游休闲、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建设西安世界遗产之城的核心区域。
  116G.蓝田国家温泉休闲度假集聚区打造项目。依托秦岭北麓温泉资源优势,借势唐代大兴汤院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建设高端温泉养生馆、温泉水疗康体馆、温泉别墅群、商务会议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提升东汤峪温泉景区,凸显康体、休闲、养生三大功能,重点推出SPA、美容保健等系列旅游产品,打造西安秦岭北麓中高档温泉度假中心,促进生态休闲、康体养生、商务会议、旅游地产、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大发展。
  117G.西安樊川佛教祖庭旅游集聚区打造项目。依托西安(长安)樊川“八大寺”宗教文化遗存,以兴教寺(慈恩宗祖庭)、香积寺(净土宗祖庭)、华严寺(华严宗祖庭)、净业寺(律宗祖庭)为核心,以大兴善寺(密宗祖庭)与草堂寺(三论宗祖庭)为辅助,开展佛教祖庭朝拜、佛教佛事活动、宗教旅游观光等活动,推动宗教旅游、宗教文化及旅游商贸等产业的发展。
  27.旗舰型旅游集团培育重点工程
  118G.曲江集团引领扶持项目。继续加大对曲江集团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加快建设一批内涵丰富、影响巨大、示范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旅游项目,促进集团做大做强,实现文化、商贸、会展、演艺、旅游产业的大融合与大提升。
  119G.西旅集团扶持培育项目。继续加大对西旅集团的政策倾斜,鼓励集团发挥旅游企业间的管理和协调作用,通过引进国际品牌与运营方式,构建强势旅游投融资平台,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促进集团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产业延伸。
  120G.西安世园集团拓展转型项目。在全力办好2011年西安世园会的同时,策划组建西安世园集团,实施资源优化整合、产业延伸拓展,强力打造浐灞国际会议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与休闲、商贸、会议的融合发展。
  121G.沣东-西新城文化旅游集团创建项目。根据沣东-西新城发展规划,适时组建沣东-西新城文化旅游集团,积极开发遗产旅游业、旅游演艺业、创意产业、旅游商贸服务业等,促进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122G.西安航空旅游集团创建项目。充分利用本地航空资源,力争联合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东航西北公司和西部机场集团等单位,适时成立西安航空旅游集团,开展旅游航空博览、航模大赛、航空科技教育和航空模拟体验等旅游活动,实现旅游产业与航空产品的融合互动,构建国内首位的航空旅游产业集群。
  28.旅游景区提升重点工程
  123G.旅游景区公司化改制项目。坚持市场导向,积极推行旅游景区公司(企业)化改革,成立景区专业管理公司,实施市场化运作,形成资源统一管理、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景区管理运营模式。
  124G.旅游景区兼并重组项目。通过兼并、整合、重组等方式,实施我市旅游景区整合提升。重点做大做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实现太平、朱雀森林公园的整合;着力推进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抓紧5A级景区申报工作;实施白鹿原生态农业的旅游化开发--扩规模,提档次,特色化,适游化发展等,通过聚集发展形成若干品牌景区,提升旅游区综合竞争力。
  125G.旅游资源(景区)一体化管理创新示范项目。在原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西安古城管委会和古城投资集团公司,实行统筹规划,负责古城旅游集聚区建设过程中的文物保护、旅游景点的开发、产品打造及项目运营。同时,依托曲江六大遗址公园、六大文化场馆及周边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杜陵景区等旅游资源,整体打造曲江文化旅游品牌,实施管理创新示范项目。
  126G.景区专业管理公司创建项目。全面推行旅游景区开发、管理协同化和一体化,组建旅游景区管理公司,作为全市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负责景区的整体管理与运作,发挥组织、管理与协调职能,促进景区整体布局和统一开发。
  (八)旅游环境行动
  29.社区居民文明素质提升重点工程
  127H.社区居民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项目。建立社区居民素质教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和文化自觉。依托“四城联创”活动和“新闻阳光工程”,定期举办“市民大讲堂”、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普通话培训等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提高友好度,强化旅游形象宣传意识。
  128H.社区居民国际化交流水平提升项目。以《文明礼仪手册》为基本教材,以社区学校为免费教育平台,进行外语口语培训,提高市民英语水平,使50%的普通市民能和外国游客进行交流;在窗口行业广泛开展学习常用外语词句活动。
  129H.“社区--学校--学生--家庭”文明共建项目。建立并实施“社区--学校--学生--家庭”文明共建制度和自律机制。配合“文明学校”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教育孩子“争做文明小市民”,积极开展家庭成员行为自律活动。
  130H.文明监督劝导项目。成立由我市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组成的文明监督员队伍和由社区居民、大学生组成的文明宣传志愿者队伍,进入社区宣传、监督、劝导不文明行为,引导和教育社区居民“知荣辱、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
  131H.公益广告宣传项目。在电视频道设立公益广告时段,宣传文明行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30.城市美化绿化重点工程
  132H.西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项目。围绕大生态、大园林、大绿化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提高绿地率,实现大水大绿;启动城市立体绿化工程,对市区内主干道两侧建筑立面、屋顶及二环以内人行天桥、三环沿线立交桥实施立体绿化;新建、改造、提升城市公园和街头小绿地广场,增加数量,强化景观园林化,完善功能,营造文化氛围,构建园林化城市生态环境景观系统,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133H.滨河景观改造提升项目。对我市周边八大河流加大实施综合治理、景观改造和功能拓展力度,重点整治渭河、泾河、浐河、灞河、沣河及其滨河湿地,扩大水体面积和沿岸绿化面积、精心设计水体景观、滨河景观带和休闲游憩项目,挖掘文化内涵、建设人文景观,提升旅游功能。
  134H.交通干道景观优化项目。对我市周边高速路、主干道进出口和通往景区道路沿线实施景观优化工程。重点是路面通行条件、交通安全、抗灾能力和道路两侧环境综合治理,优选树种建立景观带,清除占道经营,拆除违章建筑,达到路面平整,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实现交通干线“畅、洁、绿、美”。
  135H.重点区域绿化美化项目。对秦岭北麓浅山区、白鹿原、少陵原、骊山至洪庆山等区域进行绿化,扩大绿化面积;编制《西安市游客涉足区景观标准》,将城市重点街道、立交桥、商业区、公园、广场等纳入景区标准;人行道、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等建筑外立面、环境艺术营造及绿化树种选择要能突出城市旅游形象,提升景观;供电线路和通信线路电缆入地。
  136H.重点旅游景区、申遗点、酒店饭店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加大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大明宫、大雁塔北广场、曲江宾馆等重点旅游景区、申遗点、酒店饭店周边环境优化和景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旅游环境。
  (九)乡村旅游优化提升行动
  31.特色乡村旅游建设重点工程
  137I.特色乡村旅游板块打造项目。基于西安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根据各区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区域布局安排,系统打造我市特色乡村旅游的山岳民俗度假带、关中风情体验带、沿渭河田园观光区、近郊精品旅游区、古镇文化旅游区。
  138I.乡村旅游示范带动项目。充分发挥特色乡村旅游建设中的成功经验,系统实施示范户、示范村、示范镇三级示范推广工程,突出乡村旅游特色、加速乡村旅游发展,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管理先进、规模经济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39I.乡村旅游科学发展引领项目。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突显乡村旅游的各自特色,做好乡村旅游经营发展三结合(独立经营与联合接待相结合、农家乐发展与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农家乐活动与周边风景区旅游活动相结合),形成乡村旅游“一村一品”格局,优化发展特色,避免雷同和模仿。
  140I.特色乡村旅游建设支持项目。大力推进乡村特色旅游发展,重点关注乡村旅游地特色和投融资渠道建设,在政策支持、项目审批、规划发展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十)关天旅游行动
  32. 西咸旅游同城化重点工程
  141J.西咸同城化旅游发展“一接四同”项目。以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目标和西咸同城化城市建设目标为依据,对接西咸同城化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实现旅游发展的规划共订,项目共建;以对接规划为基础,西安、咸阳两市应在市场同促、产品同体、环境同治、资讯同享上先于关天其他城市,进行持续、紧密合作,共促发展。
  142J.旅游产品同城化项目。推出以秦咸阳宫、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遗址等景区为主体的秦文化体验游产品;做好以茂陵、汉阳陵、汉长安城大遗址公园为主体的汉文化体验游产品的建设。
  143J.旅游市场共拓项目。旅游市场统一营销,成立西咸旅游营销办公室,共推大西安形象,营销和宣传西咸旅游。
  144J.渭河生态景观带同城化项目。建设以渭河景观绿化为主轴带,以涝渭湿地,沣渭湿地,灞渭湿地和泾渭湿地景观生态中心,遗址公园绿色景观中心为核心的我市生态旅游景观带。
  145J.关中-天水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项目。由我市旅游局牵头,组建关中-天水旅游发展委员会,协调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旅游业发展问题,共同打造“关中-天水无障碍旅游区”,实现合作共赢。
  33.关天旅游一体化市场开拓重点工程
  146J.市场拓展一体化项目。由我市牵头,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遴选重大旅游项目,以项目带动,积极申请相关扶持资金,加快关天旅游区市场拓展建设工作;成立关天旅游企业联合会,本着市场共拓,利益均沾的原则,共同开发关天旅游市场,构建关天旅游企业相互合作交流的实质性运作平台。
  147J.旅游企业跨区域联合运营项目。鼓励我市有实力的旅行社到关天区域内其他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大力扶持跨区域经营的大型旅游企业到本地开展经营活动,充分利用大型旅游企业的行业优势和市场导向,共推跨区域的旅游精品路线。
  148J.旅游同城化待遇项目。面向关天居民推出关天旅游年票制度,面向农村、城市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或半价旅游券;发行关天旅游交通一卡通,向关天游客提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市民待遇。
  149J.关天旅游营销一体化项目。由关天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面向社会征集、确定关天旅游形象;关天各城市共同出资成立关天旅游形象推广基金;成立关天旅游营销办公室,常设在西安市旅游局,统筹安排关天旅游营销事宜。
  150J.关天旅游发展论坛项目。创设“关天旅游发展论坛”,包括关天旅游发展政府论坛、区域旅游发展论坛等。政府论坛主要交流旅游工作经验,解决关天旅游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和战略性问题,签署相关备忘录,构筑跨区域、部门、行业合作的微观政策环境;区域旅游发展论坛主要探讨区域旅游发展的各项问题,为关天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十一)支撑保障行动
  34.政策法规保障重点工程
  151K.“一流目的地”建设政策支持项目。修订《西安市旅游条例》,制定符合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要求的实施细则;制定我市《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拓展扶持政策》、《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实施条例》、《旅游投融资优惠管理细则》、《旅游营销激励实施细则》、《非国有资本旅游集团公司扶持细则》、《旅游用地优惠条例》等系统政策法规,突出对新业态的扶持,旅游资源的统一管理,旅游投资环境优化,旅游经营活动激励,旅游用地倾斜,税费优惠等支持保障;积极争取台湾旅西游客特别便捷手续的先行先试政策。
  152K.旅游目标责任制项目。以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总体目标,逐年、逐级分解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制定各单位的旅游目标责任制,列入各部门、各级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
  153K.西安国民休闲计划项目。抓紧制定《西安市国民休闲计划》;立足实际,有重点、分步骤地推出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修学旅游、银发旅游等旅游政策;对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予以资助,降低旅游成本,构建“和谐西安”旅游大环境。
  35.旅游体制创新重点工程
  154K.西安市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委员会建立项目。成立“西安市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委员会”,或“西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为负责全市旅游发展、统筹协调、产业促进的政府职能部门,行使规划、决策、立项、融资、建设、营销、监管等重要旅游行政管理职能。
  155K.旅游产业运营机制创新项目。以产权改革为核心,推进旅游景区事业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旅游产业的企业化发展,组建专业化旅游景区管理公司,通过委托经营的方式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培育旅游市场主体,鼓励优势旅游大型企业优化整合资源,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扶持特色旅游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发展。
  36.政府投资保障重点工程
  156K.旅游营销经费、旅游引导专项资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项目。西安市及各区县政府应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政府预算。专项资金规模视财力情况及项目建设需要科学设定,全力保障西安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工作。资金主要用于本土化、新业态旅游产业发展培育资助和大型旅游活动经费保障。还包括:旅游营销经费保障项目。根据游客接待数量及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发展需要,政府财政要倾斜增长拨付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保障西安城市形象推广与旅游宣传促销的需求;旅游开发引导资金项目。政府对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转型升级类产品政策倾斜,优先使用旅游开发资金。旅游开发引导资金应保障资助、扶持重点旅游景区开发与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旅游社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之需要;旅游基础设施奠基项目。对拟立项、新立项旅游产业发展相关项目,政府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同时兼顾环境治理与保育投资工作。

  附录2
优化提升工程与项目概要

  (一)七大之城旅游行动
  1.华夏文化源脉之城工程--以华夏源脉为引领,构筑中华之“根”精神家园
  Y1.华夏文化源脉优化展示。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建设和优化半坡博物馆、临潼姜寨遗址、蓝田华胥陵、蓝田猿人遗址以及黄帝陵等华夏文化源脉遗迹;分步推出华夏历史文化源脉影视精品,大力宣传西安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核心地位。
  Y2.华夏文化源脉联动共建。由我市主导,联合实施关天华夏文化源脉历史遗迹调查、保护计划制定、展示计划与标准推广等;举办“华夏文化源脉”全球高峰论坛,多渠道共同打造“华夏文化源脉”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逐步营造华夏文化源脉之城的品牌意象。
  2 .世界佛文化之城工程--宏显中华佛之大行,彰显东方佛祖之风范
  Y3.世界佛教论坛项目。隔年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开展佛教典籍讲经大会和佛教宗派高峰论坛,通过宗教旅游活动扩大在东南亚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塑造西安“世界佛文化之城”的形象。
  Y4.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筹建项目。以古长安汉地佛教祖庭为核心,整合西安佛教祖庭资源,引进知名寺院高僧到祖庭开展宣讲活动;先建立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扩大市场影响力,为筹建东方佛教文化中心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之城工程 --展现航空航天发展之实力,凸显高科技之风采
  Y5.国家航空科技体验项目。充分利用阎良国家航空制造基地等现有资源,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开发航空科技旅游产品,建设主题类航空科技体验项目。
  Y6.中国航空科技博物馆建设项目。打造室内结合室外、静态动态交流互动的中国航空科技博物馆,重点展示新中国建国以来的航空科技发展史。
  (二)旅游景区建设与提升行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