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问题。
天津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传统物流服务多,国际化、高端化和多样化物流服务少。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传统行业增加值占物流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与之相比,国际采购、国际分拨与配送、信息技术、物流金融等高附加值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二是综合类物流园区多,专业化物流园区少。多数物流园区的服务对象面向各种行业,服务特色不明显,一些领域、一些行业的专业化物流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与制造业联动的物流园区数量不足,未能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高端化物流功能。
三是口岸集疏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天津重载铁路路网通行能力不足,缺乏直通西部的铁路通道,通往腹地的“五定班列”密度偏低。天津港周边的交通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港口车辆和城市通行车辆混行严重,通道运输不畅和运能不足,不能适应港口发展需求。
(三)“十二五”天津物流业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世界物流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物流市场。全球物流发展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要求全球不同区域共同协调和运作,这为天津参与全球供应链分工与协作、建设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带来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将重点解决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探索由内需拉动增长的新模式。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趋于旺盛,物流需求由粗放型向精益型转变,物流企业呈现了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的趋势。同时,横滨、釜山、大连、青岛、曹妃甸、黄骅等国内外港口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形成了天津发展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外部竞争态势。
从本市看,“十二五”时期我市进入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天津城市定位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特征更加突出,工业步入功能提升和稳定增长阶段,现代服务业和农业加速发展,不仅对天津物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全力构建完善的物流发展环境,积极搭建以第四方物流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建设“三位一体”国际型港航物流体系,着力打造“十大专业物流体系”,重点推动“五大重点物流领域”发展,实现物流产业链延伸和物流服务功能创新,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以国际物流为特色、以多业联动为重点的精益高效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尽快实现率先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有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并完善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外部环境。
--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在大力培育物流市场需求、完善物流服务网络、不断扩大物流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延伸物流服务产业链、发展高端物流服务业态,不断提升物流业服务质量。
--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对现代物流业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力争在若干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实现物流业跨越发展,形成点面结合、层次分明、阶梯有序的物流业发展体系。
--坚持立足天津与服务区域相结合。立足于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以高效精准、便捷安全的物流服务,支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商贸业发展,提升港口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天津作为物流中心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天津港保持在我国北方港口中的领先地位,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0万标准箱;航空货邮吞吐量保持高速增长,货邮吞吐量达到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