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4)加强医药孵化和产业基地建设

  强化大兴和亦庄的“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搭建高通量DNA测序平台、实验动物与模型动物平台等创新支撑公共服务平台或服务体系,逐步达到与国际接轨或互认;建成抗体药物表达纯化、非晶硅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生产等国际先进水平的“代工线”,实现创新成果孵化和产品规模化功能;推动中国医学科学院等中央资源以及国内外优秀医药企业和品种落户基地。

  3、新能源产业

  围绕太阳能、风能高端产品和核心装备,培育龙头企业,把北京建设成为新能源研发中心、示范中心、高端制造中心。

  (1)研发太阳电池制造核心装备技术

  重点开展大尺寸(大型)晶硅生长炉、高效晶硅提纯炉、铸锭炉等硅材料与硅片加工制造设备及相关工艺研发,链式清洗机、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及新型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太阳电池制造用核心装备及相关工艺研究,以及大规模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整线集成技术研发。

  (2)开发高效太阳电池产品及应用集成技术

  重点开展大尺寸、高效的薄膜太阳电池、新型高效晶硅太阳电池、聚光太阳电池技术及关键材料研发,大功率高效逆变器系统产业化关键技术及电站集成技术研究等。

  (3)研发风电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重点开展新型电网友好型及大功率风电整机制造、安装技术研发,大型变流器、叶片、发电机、机组电控、风场监控系统等风电核心部件及控制技术研究,以及海上风电施工装备核心技术和成套施工技术研发等,建设永磁风电基地。

  (4)研发储能系统制造及应用技术

  重点开展大容量、长寿命、低成本的储能用关键材料与储能系统制造技术研究,电力转换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等大容量储能系统并网技术研究;进一步研发超高压输电线路动态增容与监测关键技术;开展智能电网分布式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

  4、节能环保产业

  在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以及水资源利用、垃圾处理等领域突破一批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和成套集成技术。

  (1)开展核心节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重点发展节能型通用装备及耗能领域关键成套设备制造产业,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系统节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开展中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攻关与规模化生产,推进规模化低谷电蓄能关键设备产业化;开展稀土电机及高效水泵、风机、换热器、LED等节能型通用设备开发,开展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关键技术研发;实现吸收式换热的余热回收专用机组批量生产;推动节能管控中心大规模应用及产业化。

  (2)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产业

  推动水污染治理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规模化生产,加快膜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开展环境监测、机动车尾气净化及室内空气净化设备、高效高品质的烟气净化设备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系列化、标准化,提高生产能力;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解决方案,带动垃圾处理设备、垃圾转运设备的成套化生产。

  5、新能源汽车产业

  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实施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实现我市纯电动汽车的自主化研发、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

  (1)推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研发与配套生产

  重点研发高功率型和高能量型动力电池材料关键技术、动力电池组系统集成与应用技术、生产与回收工艺等,建设动力电池测试平台;攻克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和成本控制等关键技术,完善电机驱动系统测试试验平台,建设电机驱动系统产业化生产基地。

  (2)推进纯电动汽车整车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攻关

  攻克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电驱动系统、车身和底盘、整车匹配与集成等关键技术难关,建设纯电动汽车整车测试试验平台和生产基地;开发基于萨博平台的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及迷迪纯电动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制订高压电力系统安全和抗电磁干扰等技术标准,形成纯电动汽车体系标准。

  (3)推进充电机等充电设施研发与电动汽车示范应用推广

  研发充电机电源模块等关键技术,开发满足不同车型系列的车载及场站充电机产品,实现模块化开发、产业化生产;重点研发电池全生命周期电子标签、电能计量等关键技术,建立充电站综合监控和调度管理系统;开展车用电池梯次利用等扩展功能研究,优化充电模式,推进网络化、智能化的能源供给体系建设。

  6、新材料产业

  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化工、高性能金属等新材料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化关键技术,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推动首都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巩固北京在国内新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1)开展电子信息材料与核心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碳化硅材料及其晶片、磁控溅射制备氧化锌铝(AZO)透明导电玻璃等半导体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面向背光源、通用照明等应用领域的高亮度、大功率新型LED芯片制造技术,并形成相关LED外延片、LED芯片的大规模生产能力;开展LED芯片制造用大容量多托盘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设备(MOCVD),形成稳定的批量生产能力,实现MOCVD设备的国产化;开展高温超导滤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

  (2)推进绿色印刷材料与核心装备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基于纳米技术的超亲水板材、纳米复合转印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高精度绿色制版系统,实现绿色制版技术在京产业化;突破环保型印刷版基制造技术,开发紫外光固化(UV)油墨、水性油墨等系列绿色油墨产业化关键技术,完成新一代数字喷墨印刷机的研制,攻克单张纸对开多色平版印刷机制造技术,进一步完善绿色印刷产业链,打造首都绿色印刷产业板块。

  (3)实施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低成本清洁钛冶金新技术研究,形成高纯钛产业化成套制备技术和大规模生产能力;完成永磁汽车电机用各向异性钕铁硼粘结磁体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动首都磁性材料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开展国产非晶带材的应用研究,实现基于国产非晶带材的非晶变压器和非晶电机的产业化,打造首都非晶带材产业链;推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4)开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推进

  开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现新一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国产化批量生产,推动其在军工与民用领域的应用。

  7、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发挥骨干企业带动效应,提高整机、关键零部件以及高端通用仪器仪表的设计制造能力,提升重大装备成套化水平,实现关键装备的自主化。

  (1)开展高档、专用数控装备及相关技术研发、应用及产业化

  重点开展数字化设计、精密磨削、动态综合补偿以及工业设计等相关共性技术研究;研制新一代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机床、精密磨床、大型铺带机等整机,及高档数控系统、大扭矩铣头、大型精密滑枕、静压转台、精密主轴、特高压直流阀等关键功能部件,为汽车、航空、轨道交通、电力等重点行业提供关键设备、技术及工艺。

  (2)开展大型、高性能工程施工基础设备研制

  重点研发液压、传动、入岩、智能控制专用底盘(如起重机底盘、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大角度转向底盘)等关键技术;研制适用于交通、能源、水利、建筑等行业的大型隧道全断面掘进机、桩工机械、连续墙抓斗、水平定向钻、全路面起重机、高空作业设备等装备;建立工程施工装备零部件与整机综合试验、检测以及大型装备智能化焊接平台。

  (3)开展高速铁路作业设备研制与国产化

  突破系统集成设计、动力车行走控制、轨道综合检测、钢轨打磨等技术,实现钢轨打磨列车、快速多功能综合作业车等大型养护机械的进口替代;研发面向高速铁路应用的基站和移动通信车载设备;推动高速铁路交通信号系统和安全级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4)开展中低速磁浮示范运营线列车研制及相关技术研究

  研发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悬浮控制、列车轻量化、运行控制、系统集成等技术,研制第四代磁浮实用定型列车,建立磁浮工程检测体系,推进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工程化。

  (5)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

  支持“北京国家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开展轨道交通设备、车载及地面控制系统、检测系统、综合运营指挥管理系统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完善“产品+工程+服务”模式,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设备的国产化,促进轨道交通完整产业链的形成。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