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软件设计。
依托滨海高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空港经济区等区域软件业基础,发挥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等高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天津特色的软件设计行业。把握移动互联网、3G、三网融合等信息化发展新机遇,壮大嵌入式软件、软件服务外包、数据计算及存储等优势领域。扶植信息安全、工业软件与行业应用解决方案、IC设计等潜力领域,形成发展特色。培育数字内容、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世界软件企业500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为目标,积极引进地区总部、研发基地和外包服务中心。搭建和完善计算、评测、数据存储、IC设计服务平台和动漫游戏服务等软件公共技术平台。
(二)文化传媒。
落实《天津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进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加快建成天津文化中心等市级重点文化设施,构建文化传媒精品服务网络。以龙头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为核心,大力发展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及音乐制作交易、文化展演等主体行业。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积极促进文化内容创意同科技创意相融合,提升传统文化传媒行业品质,在新兴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传媒创意品牌。
1.出版发行。
继续实施精品战略,着力培养一批国际知名图书、报刊、音像等出版物品牌和知名出版企业,到2015年单期发量100万份的报纸达到1-2家,扩大《天津日报》、《今晚报》海外版覆盖范围,全面提升期刊办刊质量,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推出品牌书、精品书、双效书“三大工程”系列图书,1-2家出版单位进入全国“百强出版单位”。建设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大力发展数字出版、高新技术印刷等新兴行业,创建具有出版、印刷、发行、配送及信息交流共享等功能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发行等功能于一体的天津出版产业园。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现代出版物流通系统。
2.广播影视及音像制作交易。
加快建设天津数字广播大厦、天津广播电视数字网络大厦、天津数字电视大厦等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基地,提升广播影视及音像节目制作、储存、交易和衍生产品开发经营能力。建设天津北方电影集团二期电影艺术中心及团泊西区影城产业基地,打造电影数字化后期制作基地和集拍摄、体验、旅游观光、电影主题游乐场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推进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延伸拓展从节目创作、制作、播出到传输、分配的完整产业链。着力提高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的科技含量,推进广播影视制作、传输、播映、存储、交易及衍生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数字化水平。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以及高清电视、付费电视、视频点播、楼宇视屏等广播影视新业态。推动新闻类以外节目生产制作的市场化、产业化,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经营,打造一批国际化大型影视企业,扩大津产电影电视作品的品牌影响,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3.文化展演。
弘扬京剧、相声、曲艺、杂技、武术等传统文化演出,利用老城区戏院、茶楼等演艺场所,策划打造传统曲艺和津味艺术展演风情街区。推动各艺术门类的剧目创作,丰富交响乐、歌剧、话剧等舞台艺术表演,鼓励流行音乐、现代歌舞、综艺表演等时尚演出。组建天津剧场联盟,搭建统一的宣传推介平台。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和传媒手段,发展音乐产品制造、分销与零售,以及表演制作、现场表演、经纪代理等音乐文化服务行业。精心策划“海河之春”中国天津国际音乐艺术节等大型主题商业演出品牌,营造声势,提升知名度,策划、编排与城市旅游紧密结合的歌舞、杂技、曲艺、戏剧等精品演出,组织“海河之夜-大型旅游秀”演出项目,打造知名旅游演出品牌。吸引国内外优秀艺术院团来津演出,引进国际高水平的演出活动,鼓励本市艺术家、文艺团体参与国际文艺展演活动,拓展海外市场。办好中国(天津)演艺交易博览会,搭建集“展示、合作、交易、发展”于一体,具有权威性、综合性的国际演艺交易平台。组建天津文化资产交易所,为文化资产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