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集水区域内的城镇、旅游度假区、宾馆、饭店、房地产开发、居民小区以及其他设施排放的生活污水,应当处理达标后排放。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水库集水区域内设立生态保护带。生态保护带范围为:
(一)水库管理范围;
(二)入库河道河口上溯五千米、两侧各一千米;
(三)水库校核洪水位线以外一千米。
在水库管理范围以外的生态保护带内兴建工程设施的,应当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并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 禁止在水库生态保护带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设置除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以外的其他排污口;
(二)设置废物回收场、有毒有害物品仓库、堆栈或者垃圾填埋场;
(三)设置高尔夫球场或者从事水上餐饮经营;
(四)设置畜禽养殖场;
(五)设置剧毒物质或者危险化学品贮存、运输设施;
(六)其他可能污染水库水体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维持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当水库水位低于死水位时,除居民生活用水外,不得向库外调水。
第三十六条 水库水产养殖应当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密度,科学投放饵料,在确定的水域内进行。
第三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库水量、水质监测,发现水质达不到规定保护目标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治理措施,保证水质安全。
第三十八条 《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对水库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备用水源地、城市发展预留水源地或者应急水源地的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水库主管单位及其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