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商务委员会、市粮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粮食流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

  -- 政府调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态,保障粮油应急供应。市与区县粮油储备进一步充实,市级粮食储备和食用油储备规模分别达到全市城乡居民6个月和60天的正常消费量,成品粮油储备规模达到全市城乡居民10天的正常消费量,落实了14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和335个应急投放网点。规范了区县粮食储备,进一步落实了粮食工作区县长负责制。市储备粮宜存率连续4年达到100%,规范化管理水平居全国前列。启动了“北京市粮食安全实时监测信息系统一期工程”,为提高粮食流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 粮食流通产业稳健发展。粮食仓储业稳健发展,科学储粮设施进一步改善。在政府投资的有力拉动下,企业积极投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仓储条件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末,粮食仓容和食用油罐容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2%和26%。粮油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加工能力趋于合理、均衡、稳定。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带动了大宗粮油贸易的开展,重点粮食批发市场发挥了成品粮集散功能,零售企业方便了城镇居民粮食消费,基本形成了开放式、多层次、主体多元化的粮食流通格局。
  -- 国有粮食企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京粮集团构建起“一链两翼多支撑”的发展格局,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区县粮油总公司仓储、经营、资产运营三大板块互为支撑,均衡发展。全市国有粮食企业连续5年保持盈利,其中购销企业连续9年保持盈利。
  -- 粮食流通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重新修订了《北京市储备粮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21号),相关配套文件陆续出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调整了市储备稻谷存费标准和市储备粮损耗标准,调动承储企业科学储粮积极性,为管理好市储备粮创造了有利条件。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化,粮食库存检查常态化,保证了粮食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概括起来主要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积极探索与稳步推进的关系;坚持把保障首都粮食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打造首都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坚持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处理好粮食购销市场化与加强政府调控监管的关系;坚持把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作为推进粮食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保障;坚持粮食工作市、区县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市与区县两个积极性。“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