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1]89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十九日

  贵州省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精神,加大我省扶贫攻坚力度,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强化贫困群众增收效果,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到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按照“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减贫摘帽”的工作思路,本规划对原《干果(核桃、板栗)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2010-2015年)》的目标任务等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规划提出了到2018年全省核桃种植总面积达到1500万亩,其中,到“十二五”期末达到1000万亩的目标任务。
  贵州是我国核桃主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核桃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管理省工、寿命期长、果实贮运方便,是非常适宜山区开发的经果林树种。核桃及其加工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国内外核桃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核桃产业必将成为我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久富裕的阳光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贵州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核桃生产基地。

第一章 核桃产业发展状况

  1.1 自然资源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斜坡面上。境内山峦重叠,丘陵起伏,地势变化大,在全省形成三个地貌台阶:海拔600-800m以下的北、东、南边缘丘陵低热河谷区;海拔800-1200m的中部高原丘陵区;海拔1500-2000m的西部高原山区。海拔600-1200m(东部400-800m)的中低山、丘陵、河谷地区,年均温度14-17.5℃,年日照时数1200-1600h,年降雨900-1100m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200-2000m(东部900-1500m)的中高山地区,年均温度11.5-14℃,年日照时数1000-1300h,年降雨达1000-1200mm,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
  核桃适应性强,在我省分布很广,几乎全省各地都有栽培。贵州土壤类型主要是黄壤、红壤、棕壤、紫色土、灰泡土、石灰土等,只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6-7.5的微酸土或中性土,均能保证核桃的正常生长和挂果。
  贵州山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全省国土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根据贵州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相关部门统计,全省有25度以上坡耕地973万亩,有石漠化地1777万亩。
  1.2 种质资源现状
  核桃属于胡桃科核桃属植物。贵州与云南同是云南核桃(铁核桃)种群的分布中心,核桃种质资源丰富。如毕节的穗状核桃,赫章的露仁核桃、麻壳核桃、黄泡壳核桃、薄壳核桃,长顺县的麻山油核桃,普安的波汆薄壳核桃等等。贵州省林科院筛选出黔毕3号、4号、5号、8号、11号和14号等6个优良家系及无性系,1995年通过省级鉴定,其遗传增益达10%-15%以上。另外还有黔核5号、黔核7号、赫章6号、赫章8号等品种正在报审。
  山核桃属在我省分布的有湖南山核桃和贵州山核桃两个种。其中以湖南山核桃利用价值较高,主要分布于黔东南的黎平、锦屏、天柱、榕江、从江、剑河等县;贵州山核桃分布于黔西南的安龙、望谟、册亨等县,多为自然分布。
  1.3 种植现状
  贵州是我国核桃的主产区之一,全省现有核桃约140万亩(其中近两年发展了55万亩),总产量12927吨(山核桃1152吨),占全国核桃总产量的2.6%。除低热河谷地区之外,全省78个县(市)均有核桃分布,以毕节地区核桃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贵州的老核桃树基本上都是实生种植,零星分布。近十年来,核桃生产在一些地方得以重视,开始采用嫁接苗或鉴选的优良农家种,实行大面积规范化种植,建立连片的核桃生产基地。赫章县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发展优质核桃基地4万亩,改造低产核桃林3万亩,目前全县核桃栽培面积达16万亩,核桃产量突破500万公斤,产值上亿元。2008年赫章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等单位评为“中国核桃之乡”,2009年赫章县黔赫8号核桃获“全国十大名优核桃”殊荣。
  1.4 加工企业现状
  目前,贵州有大小坚果、干果企业273家,主要集中在干果产区。城乡市场上,主要是直接销售果品。大型的核桃深加工企业有盘县信友核桃乳公司年生产核桃乳3000吨,赫章县赫之林核桃乳公司年生产核桃乳1000吨,主销省内外大中城市。黎平、锦屏、天柱等县出产的山核桃大部分为浙江商贩收购,运至杭州等地加工成商品山核桃,销往全国各地。另外,黎平、锦屏各有一家小规模的山核桃加工厂,主产品为经过炒制的山核桃仁。

第二章 核桃产品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2.1 市场分析
  目前,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栽种核桃,总产量130万吨左右,而核桃出口国不超过10个,出口总量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我国是核桃生产大国,2009年产量6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居世界首位。历史上,中国就是核桃传统出口大国,出口量占世界核桃贸易总量的40-50%,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核桃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价格逐年走高。但是我国年人均消费核桃仅为0.23公斤,与英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1公斤相比,差距很大。由于人们对核桃高营养保健作用认识的提高,加上核桃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核桃的消费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全球核桃需求量年平均递增在10%以上。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保健食品的需求正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物结构不断改善,人们对核桃的营养价值和保健滋补认识的提高,必将带动核桃市场需求的急剧上升。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消费绿色、无污染的林产品成为一种时尚,迅速改变着国人的消费观念,这又为贵州山区优质核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大大缩短了贵州与沿海发达城市及港澳距离,为贵州的优势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具有贵州特色的优质无公害核桃,将以更快的速度走向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我国核桃加工业发展迅速,如云南省漾濞县有核桃加工厂50多家,年加工核桃5000-8000吨;山东省多家筹建的核桃榨油厂,由于原料不足,只能建年产500吨以下的中小型厂;从核桃油中提炼健脑素工艺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加对核桃的需求量。
  2.2 发展的有利条
  2.2.1 资源优势。一是我省不同地区分别属于优质核桃生产的生态最适宜区或适宜区。二是土地资源优势,全省有陡坡耕地973万亩,有石漠化耕地1777万亩,为优质核桃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载体。三是种质资源优势,我省和全国其它产区一样,由于历史上长期采用实生繁殖的结果,形成了庞大的变异群体,其中不乏性状各异的优良农家品种。
  2.2.2 环境优势。贵州山区自然生态优越,天然隔离条件好,果树病虫害较少且易于防治;农家肥为主的施肥传统,农业生产污染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起步晚,工业“三废”排放较低,土壤、空气和灌溉污染少,具有大范围、大规模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的优势。
  2.2.3 区位优势。为推动贵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正全力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正在建设和拟建贵阳至广州、长沙经贵阳至昆明、成都至贵阳、重庆至贵阳高速铁路等连接外部区域的快速铁路。全面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厦蓉、杭瑞、沪昆高速公路贵州境内路段,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通达通畅工程。交通运输环境的改善,将大大减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将进一步缩短我省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距离,为贵州山区的优势果品走出大山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将促进我省优质核桃的快速发展。
  2.2.4 政策优势。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精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把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把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章 核桃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3.1 缺乏统筹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不明
  贵州核桃作为经济林,属于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各地自行其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而群众现有的核桃树,大多是老树,零星分散,自生自长,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3.2 品种良莠不齐,繁殖体系不健全
  贵州的核桃前些年基本是沿用种子实生繁殖,近年来我省各地才开始采用优良无性系嫁接苗建园或进行高接换种。所以,现有结果的核桃大树多是实生树,由于后代分离变异大,株间差异大,导致果实良莠不齐,坚果大小不均,品质混杂,商品价值低。不仅无力参与国际竞争,也难满足国内市场对核桃品质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选种和引种,大大丰富了我省核桃品种资源,为实现品种化栽培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对品种特性了解不够,识别能力差,没有建立正规的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办法,苗木繁育及经营市场混乱,纯度与质量不能保证;缺乏采穗圃,嫁接没有足够的穗条;种植计划不周,主栽品种不明确,到了种植季节盲目引种,无选择性购苗,造成新的品种混乱。建园不建档,有的只知栽的是嫁接苗,不知是什么品种。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