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自主脱贫。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帮扶,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奋发图强、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用发展的办法、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二、目标任务
(七)总体目标。老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逐步扭转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收入有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进而逐步推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八)主要任务
--基本农田和小型水利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15年,贫困地区人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5亩以上;到2020年,贫困地区人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6亩以上,基本农田和水利设施得到更大改善。
--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支持贫困村选准主导产业,力争贫困地区实现人均一亩高效经济林(园)或一户有一项二、三产业致富门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90%以上的村实现集体经济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
--农村饮水安全。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得到解决。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生产生活用电。推进农村新一轮电网改造,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用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少数农户用电条件差的问题。
--公路交通建设。到2015年,实现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力争所有县通高速公路。到2020年,推进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到2015年,力争让每户贫困农民都能住上安全房。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统筹城乡就业。2011-2020年,贫困地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每年城镇失业人员等困难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5万人以上,每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5万人。
--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以上;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公共卫生服务。到2015年,实现贫困地区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施、基本药物配备齐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巩固完善,群众就近就便能够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降到11‰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13‰以下,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面落实防控地方病的干预措施。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参合个人缴纳部分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贫困地区群众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