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见

  (五)切实加强农业和民生领域科技创新
  强化农业技术集成与创新示范。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实施优良品种创新工程、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品牌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和农村科技服务工程等,加强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显著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到2015年,育成优质特色农业新品种10个;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20项;培育壮大10个县域特色产业,组建市级涉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建设与确认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基地50个、农业科技型企业100家;选派科技特派员总数达500人,建立科技超市店面、特派员工作站各30家。
  发挥科技对改善民生的促进作用。实施民生科技促进计划,积极打造民生科技,围绕绿色建筑、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水环境综合治理、数字医疗、科技强警等重点领域,着力推进50项先进适用技术引进示范和集成创新。大力创建科技社区,围绕智慧生活、平安生活、低碳生活,重点建设20家以“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科技社区。突出重点,坚持科技引导,着力建设好楚州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六)不断加大科技人才工作力度
  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着眼于推进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大力实施企业科技创新领导型人才培育工程、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工程、高层专家挂靠工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工程、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和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等科技人才“六项工程”,全面推动构建科技人才骨干体系“千人计划”的实施,逐步造就一批具有高层次水平的产业领军人物、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引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拥有高成长性项目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到2015年,重点培养200名科技企业家和200家企业创新科技团队,柔性引进挂靠300名国内外高层专家,聚集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200名创业科技人才入驻淮安兴办科技型企业。
  推动科技人才互动交流。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促进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互动交流。到2015年,从高校院所选派100名教授、博士到企业和基层服务,吸引国家“千人计划”、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到企业建立工作站;选聘20名优秀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
  (七)着力推进科技合作与招商引智
  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市、县(区)成果转化中心服务功能,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市、县(区)联动服务网络体系,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整合各高校院所资源,优化合作功能;建立驻淮高校产学研联席会议制度,合理配置科技资源。
  拓展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大院名校合作专项计划,着力推进与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促进本地院校发挥优势与地方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办好淮安科技洽谈会品牌活动,深入推进“校企联盟”行动,强化百户重点企业及创新型企业的产学研长效机制建设,加快建成金石集团、万邦香料等20个核心企业产学研技术联盟;鼓励和支持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高水平的重大研发载体,鼓励企业设立由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各类新型产学研合作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在全市集中力量建设2个以上产学研合作创新密集区。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