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战略性、倍增性的产业定位,加快集聚一批高端人才,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加快实现产业化,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落实各类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新兴产业科技重点专项,大力发展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战略产品或装备,加快重点创新产品的应用示范,部署建设一批支撑产业持续创新的重点科技平台及产业化基地。
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紧紧抓住研发、创意设计、商业模式创新、销售服务等重点环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物联网服务、云计算、互联网内容服务、网络电视等新兴服务业,推动高技术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
(三)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
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按照“突出引导、注重集成、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的原则,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围绕特钢、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产业内龙头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集中各类科技资源,加快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到2015年,力争创建国家、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累计培育市级创新型企业1000家。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择优选择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内科技型企业进行培育,力争到2015年,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启动民营科技企业引导计划,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增强科技意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集聚创新资源。到2015年,培植民营科技企业3000家。
(四)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园区
争创国家级、省级高新园区。实施创新型园区建设计划,引导各类园区集聚创新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加快研发和转化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显著提升园区内生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重点依托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县(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突出高新高端特色,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到2015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县(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加强科技产业园、基地建设。推进淮安盐化工科技产业园、盱眙凹土科技产业园、楚州精密机械科技产业园等已建的省级科技产业园上规模、上水平。同时,加大对金湖县智能仪表、楚州区现代教学具、淮阴区太阳能、清浦区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建成省级科技产业园。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基地产业集聚与辐射效应,引导龙头骨干企业技术创新向中小企业扩散,实现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融合。重点建设好国家级金湖石油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各地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步伐。
加快发展科技创业园区。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创业园建设步伐,着力完善配套服务,强化孵化功能,扩大孵化规模,各县(区)按“九有”要求建成一个以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淮安软件园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15年,全市共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面积达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00家以上。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