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长三角、珠三角台资、外资密集区招商,全力扩大利用台资,力争台资占比达到50%以上。加强招商选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注重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型创新项目。加强出口载体培育,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全市进出口超千万、5000万美元企业分别达40户和8户。加快制订出台全市商务发展扶持促进政策,在信用保险、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扶持。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开发园区由工业区向综合新城区转变。以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推动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独立投融资平台,确保各项管理权限落实到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三、大力培育、发展要素市场
  (一)切实推进企业直接融资
  按照“挂牌一批、推介一批、股改一批、培育一批”的思路,深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2011年力争实现发行成功1户,推介申报2户,股改3户,培育6户。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政策扶持,设立企业上市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企业上市前期费用补贴、培训支持和上市奖励等。完善对企业上市的组织领导,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局面。与证券审核发行主管部门、交易所、证券服务机构、上市培训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为我市企业入会辅导、上市推介、申报发行、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搭建平台。(市上市办、经济信息化委)
  (二)规范发展土地市场
  一是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切实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力度。确保全年新增耕地不低于5000亩,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二是提高保障发展能力,坚持科学安排用地。优先保障新型工业化、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和旧城改造、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三是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加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四是加强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招拍挂”制度,尽快出台网上报名、网上竞价制度。(市国土资源局)
  (三)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机制,推动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专业性人才市场,加快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强化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业自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力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高端创新要素聚集、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新农村科技建设、科技创新环境“六大工程”,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科技支撑。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0个以上;开发和引进市级新产品1000项;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400项,其中大院名校重点合作项目50项;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分别达到50件、30件;新培植省级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10家和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市科技局)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