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淮政发〔2011〕13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苏政发〔2011〕69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景区景点开发为重点,以打造华东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突出我市“名城、名人、名菜、名湖、名著、名河”的旅游特色,打造“文化名城、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的城市形象,推动全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旅游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合理开发、和谐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的原则,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的旅游发展规划;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景区和旅游特色产品;坚持政策引导、优先扶持的原则,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围绕全市旅游开发重点,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实施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奋斗目标。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4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到2020年,力争使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以上,将淮安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
二、工作重点
(一)坚持规划先行,以旅游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淮安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市级总体规划引领县(区)、景区、项目旅游规划。近期内重点做好环洪泽湖、环白马湖、淮安生态新城、盱眙天泉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清河区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旅游规划等相关景区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旅游规划评审制度,县(区)旅游规划要经市政府审批后才能施行。加强项目管理和规划的实施监督,杜绝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旅游项目建设中,严格进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办理环境影响评估手续,并按要求配套污染治理措施。城市和乡镇建设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实现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二)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增强景区(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一是倾力打造“名城”旅游精品。深度开发“一府、两镇、四河”,将淮安打造成为名人文化、漕运文化、美食文化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的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淮安府署后续工程,将之打造成国内著名的府衙,并启动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与现有的中国漕运博物馆(漕运总督府)、河道总督府、清晏园、文庙-慈云寺历史风貌区共同构成明清文化景点群;综合开发河下、码头两个古镇,形成各具明清、楚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产生新的旅游增长极;二是倾力打造“名人”旅游精品。突出周恩来、韩信、吴承恩和朱元璋四大世界级名人,带动枚乘、枚皋、梁红玉、关天培、刘鹗、周信芳等一批名人景点建设,充分彰显淮安人杰地灵、名人荟萃的地域文化。进一步提升周恩来纪念景区档次,拓展红色旅游项目,充分展示一代伟人风范;建设“韩信军事乐园”,展示一代“兵仙”的军事风采;打造明祖陵帝陵文化景区,展示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故事。三是倾力打造“名菜”旅游精品。围绕“名街、名店、名厨、名宴”,进一步挖掘、创新、提升淮扬菜传统文化,充分展示“淮扬名菜香天下”的美食内涵和深厚底蕴。全市建设5条以上精品美食街,近期重点完善大闸口至清隆桥沿里运河“淮扬菜美食街”工程、朱坝活鱼锅贴城和盱眙马坝龙虾城三条美食街,集中市内小吃名店和市外特色菜肴,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优势;继续恢复一批淮扬菜老字号饭店,开展“淮扬菜百家名店”评比活动,并在市内外进行授牌;充分利用市内旅游烹饪职业教育优势,培养一批淮扬菜大师、名师和高等级厨师;推出“长鱼席”、“全鱼席”、“开国第一宴”、“乾隆接驾宴”、“龙虾宴”等淮扬菜名宴。四是倾力打造“名湖”旅游精品。围绕“悬湖、古堰、温泉”三大特色,高起点规划和建设湖滨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充分展示“美丽清纯洪泽湖”的醉人风姿和迷人风采。提升中华水典暨洪泽湖水上运动会档次,加快古堰旅游区和洪泽湖“古八景”建设,高水平举办“洪泽湖古堰全国自行车大赛”、“洪泽湖全国龙舟邀请赛”等国内国际赛事。深度开发老子山温泉旅游,提高品质,铸造品牌。五是倾力打造“名著”旅游精品。建设“美猴王主题公园”,展示一代文学巨匠吴承恩所创造的“神魔世界”;建设“红楼梦大观园”,展示曹雪芹先生笔下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恩怨情仇;六是倾力打造“名河”旅游精品。充分发挥淮安“四河穿城”优势,着力建设古运河文化长廊,打造运河旅游精品,彰显淮安运河之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