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农业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关于印发《北京“十二五”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总体规划》的通知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市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时期。农业技术推广、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强化对农业公共服务的履职能力,确保公共服务履职到位,满足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宜居环境建设和广大农民公共服务诉求;生产关键季节的机耕、播种、排灌、植保、收割、加工、贮运和生产资料供应,迫切需要从由个体农民“主办”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代办”或“帮办”转变,以解决分散生产经营方式下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问题;优势主导产业要提质增效,迫切需要多元化服务主体注入更多的现代科技、信息、技术、金融等服务“因子”,创建北京农业高端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满足个性化高端需求,迫切需要培育一批有战略眼光、意识开放、掌握国际国内最新技术,管理经验突出的复合型农业领军人才和新型农民。
  总体上看,北京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新形势下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充分发挥首都城乡经济社会综合优势,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系统科学规划、明确定位目标、集成各方合力,才能抓住历史机遇,促进体系长效运营,支撑首都农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引领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重要特色产业、是生态宜居城市的基础、是高端农产品供应和城市应急安全的基础保障的科学定位,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资、现代农机、农业用水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农业信息、农村金融、农产品流通新兴服务业态,形成以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搭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有效增加服务供给,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二、建设原则
  一是满足需求的原则。紧紧抓住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农资质量监管、农村金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生产发展中最需要、最迫切和最希望获取的服务支持,根据不同区域、产业和服务对象的特点,开展配套体系建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覆盖全程的服务。
  二是深化改革的原则。立足于服务对象、服务功能和服务环境的变化,通过深化改革,科学规划服务体系结构和层级职能职责,逐步建立起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顺畅,保障经费有力,上、中、下游相结合纵向到底,科研、教学、推广相协调横向到边的农业服务体系。
  三是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提升市一级、规范区县一级、强化乡镇一级、突破村一级、延伸企业一级的总体思路开展建设工作,在巩固市、区县两级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突破比较薄弱的乡镇服务组织。通过搭建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点,逐步建立持续稳定的村级全科农技员服务队伍,以点带面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化服务格局,解决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多元协作的原则。市级职能部门要抓好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指导、培训、监管和保障;市、区县、乡镇公共服务机构,要切实发挥在农业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确保将公益性职能履行到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要发挥在市场、基地、资本、运营、带动农户等方面的优势,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基础和骨干作用;其它多元化主体要充分发挥补充作用,为体系建设提供配套支持和服务。
  五是试点先行的原则。择优选取基础较好的区县开展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采取边规划、边试点、边探索的方式,在发展中摸索典型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总结和改进,在全市逐步扩大推广。
  三、建设目标
  到“十二五”末期,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构建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结构相适应、功能相匹配的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使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农机、农业用水、信息、金融、农产品流通等九大服务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运行、支撑与保障系统。
  二是切实强化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或完善乡镇综合服务机构,赋予农业技术推广、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职能,达到“五有”标准,即: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建立健全长期可持续运行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每个站点选聘1名全科农技员开展全科医生式服务,农民均等化服务需求普遍得到满足。
  三是搭建和完善集生产、科技、供求、消费、市场一体化的“221”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全程化、全覆盖、时效性强的“12316”农业服务热线,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市、区县、乡镇、村四级信息服务全覆盖。
  四是基本形成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出发点、以检验服务对象对服务满意度为首要标准的配套服务机制,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高端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需求个性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格局一体化的“六化”标准,综合服务效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五是基本形成主体健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城乡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以都市型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创新为重点,吸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社会资本投资,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