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的通知

  4. 加强基础测绘技术装备及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发展信息化测绘装备。对现有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和地理信息中心进行技术升级与改造,围绕测绘应急快速反应的要求,配备先进技术装备,加强现代测绘技术装备与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集成,重点解决地理信息实时获取、海量数据快速处理、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装备滞后等问题,大幅度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外业测绘技术装备。配备测绘新技术设备、野外交通运输工具、通信设施等野外测绘装备,提高野外作业生产装备和生活保障水平,改善野外生产生活条件,减轻野外劳动强度,提高野外作业测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5. 提升基础测绘公共服务水平。丰富基础测绘公共服务产品。在深化传统地图服务产品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卫星导航、智能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发展高精度空间位置定位、测绘基准信息服务、地理空间分析与数据挖掘、多维动态可视化地图等测绘公共服务产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应用的需求。建设地理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依据《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规划》的总体布局,在“十二五”前期,建成江苏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纵横交织的测绘数据网络为载体的全省三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满足政府管理决策科学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等对地理信息实时、在线、一站式网络服务的需求。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健全公共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加强测绘应急预案建设,规范应急测绘工作流程,大力加强应急测绘装备能力、技术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够及时行动、快速见效。
  (四)重点工作
  1. 测绘基准完善与维护工程。基于现有全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在全省范围内优化现有站点空间位置分布,加密、调整站点20点,解决我省沿海等地区因网络边长跨度太大造成信号弱、服务不稳定的问题,建立数据实时处理和系统维护机制,为全省测绘行业和社会各界提供稳定、快速、动态的位置服务。加强全省测绘基准设施维护。地面沉降给我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仅环太湖地区地面就沉降0.1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地面沉降造成的高程变化,使我省测绘基准精度面临严峻挑战。“十二五”期间,开展全省范围内369个大地控制点、3865个水准点测量标志的普查,完成测量标志点的补埋、新建工作,复测我省198个B级GPS网点和9758公里二等水准路线,提升我省平面基准和高程基准的现势性。利用最新地面重力数据、GPS网观测成果等资料,将我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提升至4厘米以内,满足海洋、地震、地勘、交通、能源等领域的需求。
  2.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程。按照国务院要求,在2015年之前,完成现有基础测绘成果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转换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管,提供坐标系转换技术支持和服务,完成本级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并向社会提供使用。组织完成JSCORS站点、全省B、C、D、E级GPS网点、天文大地网三角点及相关大地控制网点在内的20000个大地控制点的转换工作,并作为我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起算成果向社会发布;完成省级基础测绘已有12261幅DOM、DEM、DLG产品和现有DOM、DEM、DLG空间数据库产品坐标系统的转换工作。
  3. 基础航空航天遥感资料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完成全省21.4万平方公里0.25米分辨率的基础航空摄影,同步更新航空影像数据库。充分发挥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时间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每年获取1次全省2.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同步更新全省321幅数字正射影像图。从2012年起,开始实施资源3号卫星(测绘卫星)数据的获取、处理工作,为政府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快捷的测绘服务保障。加快低空无人飞行器航摄遥感数据的获取,确保重点、应急、高危等领域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
  4. 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程。采用全面更新、要素更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础测绘快速更新机制,缩短基础测绘数据更新周期。“十二五”期间,我省行政区划调整和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及重要桥梁、管线、水利等地理信息实现3个月内快速更新;2.5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每年更新1次;1∶1万基础地理信息苏南及苏中部分地区2年更新1次,其他地区3年更新1次,并进行相应的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实现基础地理数据库维护常态化,开展现有数据库的升级和测绘生产网络的改造,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化测绘服务需要。
  5. 沿海滩涂及湖泊水下地形测量工程。利用高精度航空激光扫描技术补测我省沿海滩涂地区2000平方公里基础地理数据,连同“十一五”期间获取的沿海滩涂部分基础资料,完成基础地理信息在我省沿海滩涂的全覆盖。建立沿海滩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满足围垦造田、临港产业、人工岛建设等需要,为我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提供基础测绘保障。组织实施省管太湖、滆湖、邵伯湖、洪泽湖、骆马湖6000平方公里水下地形测量工作,填补长期以来我省水域基础测绘成果的空白,满足环保、水利、渔业、交通运输等部门湖泊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6. 基础测绘应急装备建设工程。开展地理信息实时获取、快速处理、应急保障、安全生产、生活保障、安全保密和网络服务等在内的装备建设。通过配置低空无人机航摄遥感系统、数码航摄仪、影像快速处理系统、地面激光扫描仪等现代测绘技术设备,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准实时化,满足灾害应急处理及重要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的需要。完成现有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的升级改造,建成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生产管理、数据备份、安全保密于一体的信息化基础测绘生产中心,全面提升我省基础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7. 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作为基础测绘成果应用服务的重要设施,平台以分布式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络化的地图与地理信息服务为表现形式,以电子政务内外网为依托,最终实现地理信息资源“一站式”网络服务。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等成果,构建地理信息全面共享所需的纵横交织的测绘数据网络;在现有法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设包括数据、服务、应用和管理规范在内的标准体系;在省级基础测绘成果基础上,编制政务版、公众版地理框架数据;研发服务接口、目录管理、地图服务、数据交换和维护管理等12个服务系统;实现全省三级公共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互通和协同。建成若干示范应用系统,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实现国家、省、市、县地理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