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广东省造纸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广东省家电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绿色设计,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努力提高当前的制造技术水平,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来保证质量和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坚持国际化发展的方向,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充分利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在竞争中培育和创建国际知名品牌。
  1.优化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名牌、精品,优化产品结构;继续大力推行工业设计,提高绿色设计水平,根据国内外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特点,开发适合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产品和节能、节材、环保的家电产品。
  2.加快技术升级
  加大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用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的制造水平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环保与资源再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产品品质。
  3.促进企业转型
  家电企业着力构建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品牌价值、完善营销渠道等为主的内涵型发展模式。着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加大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着力加快品牌建设。继续巩固中国作为世界家电制造中心的地位,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培育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品牌。着力增强营销服务能力,进一步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有效资源,进入当地销售主渠道,扩大自主营销渠道;加强国内三四级市场的渠道建设,积极采用网络购物等新的营销形式,完善国内营销渠道;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的售后服务水平。着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要;应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加大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设力度,提高家电企业在采购、制造和销售环节的物流管理水平。
  4.进一步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深入了解国外市场,销售地的文化、习惯、贸易规则,开拓新的市场;要整合区域或集群的力量在合适海外地点建立家电贸易市场,形成抢占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研究网络销售的模式或网络销售与传统销售的结合运转方式,与物流的结合方式,延伸销售渠道,提高物流和售后服务的方式。
  5.强化社会责任
  要通过政府的力量、社会的氛围、行业的自律规范,加快建立起家电行业企业在产品宣传上的实事求是、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承诺、经营的守法诚信体系。用信誉、产品的品质和服务建立起向家电强国(省)发展的基础。
  家电企业要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重承诺、守信誉、建立诚信体系,树立家电行业良好的整体形象;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劳动保护措施,维护劳动者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加强与所在地的交流与合作。
  二、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一) 形成珠江三角洲总部经济、创新基地、高技术集群。推动珠三角地区家电企业向创新型发展,建设成为中高档产品、精品的基地,实现销售、生产、物流高效配合,率先出现具有冲击世界同类产品水平实力的企业,引领我(国)省家电向强(国)省迈进。
  (二)积极推进家电产业向具备条件或具有潜力的珠江三角洲以外及东西两翼地区和粤北山区转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鼓励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具有条件的企业介入家电,或借助资源优势,改善建设条件和经营环境,或承接家电产业转移。尤其要加快湛江家电产业区域的发展。
  (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资本的优势和品牌的效应,用控股重组、兼并收购的扩张方式来整合社会资源(包括在外省设立厂),加快自身的发展和做大做强。跟踪全球家电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直接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条件,适时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加快家电产业有序延伸,在国外进行布局。
  (五)加快建设支柱产业集群。
  以产业链为基础,完善专业配套服务,加强产业布局导向,引导家电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协同效应,降低家电企业成本,形成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工业集中、管理集成的发展格局。指导和支持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开展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家电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在省有关专项资金中,积极支持家电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基地:
  高端产品生产基地:珠三角地区的佛山、中山、东莞、珠海等产业群重点在于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质量层次,完善产业的生态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新平台。
  出口产品生产基地:深圳、东莞出口加工区仍然需要巩固和发展。与深圳、东莞毗邻博罗、惠阳、增城等县市,要支持发展成为新的出口加工区。
  经济型产品生产基地:粤西湛江地区的土地、人力等成本较珠三角地区为低,有较强的竞争力。
  这些已有相当基础的产业群,要在质量、品种、产品档次、工业设计方面加以提高,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加快产业资本集聚,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链延伸,形成较高的产业内在规模效益。
  2、培育一批家用电器核心企业
  首先是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发挥我省家电制造业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产业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核心企业;其次是培育一批能提供优质原料与配件的核心基础、配套企业。为此,要依托于现有核心企业的调整、重组、改造,鼓励支持以下项目:优势企业提升主业的投资项目;单个企业或企业联合进行的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大型企业资产重组和并购项目。
  三、重点发展、改造提升的产品和技术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推进传统家电向数字化、绿色化家电升级;从标准制定、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中形成完整产业链,打造世界级品牌。
  (一)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1.重点发展高端家电产品
  大家电要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高端家电产品。电冰箱重点发展大容量多门多温区冰箱,如风冷冰箱、变频冰箱;洗衣机重点发展大容量洗衣机、变频洗衣机;空调器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空调器、变频空调器、新冷媒空调器,强调舒适性的高性能空调;小家电重点是提高工业设计水平、开发新功能和应用新技术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产品。
  2.大力发展新兴家电产品,创造新的需求
  结合技术开发能力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大力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家电产品,包括太阳能/电能混合能源产品;热泵热水器、多联空调热泵热水器以及带供暖的空调热泵热水器等;健康类家电,包括家用净水器、软水机、纯水机、空气净化器、热泵干衣机等;信息化家电,包括物联网家电、智能用电家电等。
  3.积极推广与开发小家电产品
  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开发新颖、便利和时尚的小家电产品;着力提高小家电产品的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改善小家电产品的外观,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提高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要重点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高档次高质量和适合农村使用环境和消费习惯,操作简便的家电产品。
  (二)加大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加强行业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基础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技术上的飞跃。
  在变频技术、空调器HCFC替代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混合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术、智能化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等行业共性技术上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1.变频技术。自主研发出先进性的变频技术,重点领域包括变频电机驱动和控制核心技术、变频压缩机、无刷直流电机、永磁同步电动机、整机变频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等。加强对新型变频技术的跟踪和研究。
  2.空调器HCFC-22替代技术。开展替代技术研究和评估,为产业化推广奠定基础。全面评估现有替代品和替代技术,选择环境友好的新型制冷工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技术;进行新型制冷工质及相关系统和零部件的应用性研究和安全风险研究;开展空调器和压缩机制造企业生产线改造方案研究。
  3.热泵技术。开展不同热源热泵技术应用的研究,包括压缩机、热交换器、CO2等新工质、低温热泵技术等的研究和优化设计。改进、高效的新型压缩机技术、适用环境温度范围宽,尤其低温型的热泵系统技术、可同时兼供热水的空调、可同时兼容供冷(气)的热泵热水器、新型环保高效冷媒、热(冷)能储能材料,高效率的热(冷)交换器技术。
  4.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家电产品以及新能源家电,提高太阳能利用技术水平,推进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产品在家居生活中的使用。
  5.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术。开展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术的应用研究,实现科学用材、系统优化、提高产品性能和档次,包括家用电器小功率电机专用电工钢、细管径热交换器、铜替代技术、新型保温材料等。开展材料的健康安全研究,保证使用在家电产品中的材料符合国家健康安全标准。如环保可回收再利用的保温材料;提高真空保温技术;无污染、少污染的电镀及表面处理技术。
  6.智能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加强对人机工程、传感技术、模糊控制等家电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跟踪物联网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动向,对物联网家电和智能电网家电进行先行性研究和开发。如家用机器人及相关家用伺服系统技术;适用三网的电视技术,LED平板电视、等离电视子技术;高档民用产品中联网遥控、监控技术;
  7. 仿真技术。加强对研发手段的研究,重点推广利于缩短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的各类仿真技术应用和仿真技术的研究;例如在空调研发中,推行空调系统智能仿真、压缩机仿真、流体换热器仿真、翅片换热器仿真、壳管换热器仿真、系统设计仿真等方面的研究。
  8. 企业信息化技术。推进企业大力的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化)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系统;支持企业对研发管理技术的研究,包括产品数据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等,逐步打造融合当今信息化技术的现代制造业。
  9.提高现有生产效率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柔性生产技术;消化、吸收、提高引进的高效装备技术;开展研究利于推进循环经济的涉及设备、工艺、材料的各项技术。
  10.微波在民用(商用或家用)产品的应用技术、新型磁控管、固态微波发生技术。
  11.家用电器产品性能标准检测技术。开展家电产品性能(包括能效)指标检测方法的研究,如产品能效性能的检测方法、产品使用功能性能的检测方法等。应用新技术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技术的自动化程度。
  12.废弃家电产品回收处理系统、部件材料分离再利用技术及装备;
  13.家电产品中节能、节水、低噪音等具有通用推广的技术。
  (三)强化重点产品技术升级,有效保证产业升级
  1.空调器。重点是新型换热器技术、整机节能技术、舒适性技术、变频节能永磁电机和变频压缩机等的研发与应用,包括加大小管径换热器的使用比例、改善制热工况下的空调性能等。
  2.电冰箱。重点是大容量、多门多温区、风冷技术,整机节能技术,包括变频节能永磁电机和变频压缩机、高效换热器、箱体和门体隔热技术(如真空隔热板、门封等),综合保鲜技术(如抗菌、保湿、空气循环等功能的集成)、新型保鲜技术,高环保发泡料等。
  3.洗衣机。重点是大容量高端全自动波轮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的关键技术的研发、洗衣机节能节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包括:洗衣机悬挂平衡系统、洗衣机洗涤控制系统,易清洁(保洁)的洗衣机结构,洗涤物和水质特性对于洗涤影响等的研究、优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