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标准高地。
加快实施现代产业技术标准引领工程、统筹城乡技术标准助推工程、内陆开放技术标准促进工程、城市品质技术标准提升工程、自主创新技术标准转化工程等“五大工程”,建立健全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和农产品、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缩小我市产品、工程、服务质量与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差距。引导我市优势产业、企业加强技术标准创新和先进技术标准的研制,全面提升我市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标准“话语权”,带动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品牌企业群。实施自主创新技术标准转化工程,以标准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行企业联盟标准。加快重庆标准科技馆建设,整合全市相关单位的标准信息资源,建设覆盖面广、资源信息丰富的标准检索共享服务平台。加强对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加大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农业、服务业以及循环经济、高新技术等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围绕标准的制定、实施、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加强质量综合评价与绩效考核。
(三)构建检测高地。
以建设国家质检中心基地项目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市级技术机构和区域检测中心建设为重点,以特色园区检测站为延伸,加大公益性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技术创新机构建设投入,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高规格建设国家质检中心基地(重庆)、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重庆)、国家电子电器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有机农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形成完整的国家质检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快建设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电信院重庆分院。争取设立进出口工业品检测技术中心,积极筹建笔记本电脑、化工医药等国家质检中心,改扩建客车和摩托车国家质检中心,建成汽车综合试验场和特种设备演练场,实现对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通讯设备、MDI、摩托车、微车、铝加工和内燃机等产业基地的覆盖。建立能源、民生计量技术保障及评价监测体系,着力提升食品、药品、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特种设备、节能环保等涉及群众健康安全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保障能力。
(四)提升服务质量。
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趋势,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围绕内陆地区金融高地建设,分类完善银行、证券、保险主体金融业服务标准,深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打造解放碑、江北嘴等金融核心区。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外资金融机构在渝设立中国区总部或西部总部、分支机构和功能性服务中心,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结算中心,建立加工贸易离岸结算、电子商务国际结算等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金融业服务满意度。围绕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构建水、陆、空通道齐全,开放口岸与保税功能区互为补充的国际物流布局体系,建立物流服务质量标准,依靠先进质量理念和质量技术,优化物流服务流程,打造适合区域产业特征的国际化、标准化现代物流业。围绕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形象,强化整体营销,构建山水都市旅游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空间格局,重点打造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山水都市、乌江画廊、天生三硚、温泉之都等旅游精品,推进三峡邮轮标准化,建成特色鲜明、产品多元、服务优良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围绕西部地区消费中心建设,加强商贸流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服务技能,培育消费热点,丰富消费业态,打造十大百亿级商圈,建设国际品牌村、商业特色街,打造“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完善医疗健康、养老娱乐、社区家政等标准体系,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增强民众幸福感,促进生活服务业健康发展。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