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高阶段(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不断充实完善,进一步规范管理方法、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好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
二、工作任务和建设标准
(一)工作任务
1.推进免费开放。推动已建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发挥其公益特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
2.推进网络建设。根据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要求,重点提升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其以下电子阅览室的硬件配置水平。在县、乡(镇)居民居住集中的区域,依托文化馆、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新建一批规范化公共电子阅览室,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的公共互联网服务。对具有公益服务意愿和条件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进行达标认证和政策扶持,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建设符合要求的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3.推进数字资源建设。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网络信息资源需求,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和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加强整合共建,建设先进性、知识性、趣味性、地域性为一体,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互联网海量数字资源库群。“十二五”期间,完成“德州数字图书馆(德州网络图书馆)”建设任务,整合建设适合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的优秀数字资源达到5TB。重点采购建设一批未成年人喜爱的动漫故事、益智类游戏、进城务工人员实用技能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节目。加大整合共建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建机制。组织协调文化、教育、广电、信息产业、农业、科技等部门建立协作工作机制,促进公共互联网络数字资源库群的共同建设、共享使用。
4.强化管理和服务。市文广新局负责全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规划、指导、组织监督与管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德州市支中心负责全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数字资源和人才队伍开展工作。建立一站式导航平台,加强与中组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教育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及教育、广电、信息产业、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共建共享。
(二)建设标准
1.硬件标准。市、县、乡、村要严格按照标准配备设备,以宽带形式接入互联网,建立电脑桌面一站式导航服务,改造配套设施,按照《山东省公共电子阅览室配置标准》,建设规范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