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船舶修理。重点推进修船技术研究和开发,提升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和改装的能力,提升现有修船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
发展船舶配套设备制造。重点发展船用动力系统及关键零部件、船舶控制与自动化、船用通讯导航和仪器仪表等关键配套设备制造。引进和发展船用低速柴油机、船用中速柴油机、低速及中速柴油机曲轴等大功率柴油机及零部件制造。引进和发展船用起重机、锚绞机、舵机、舾装件、船用柴油机铸锻件、轴舵系、螺旋桨、大型船用铸锻件、重型机械液压设备、高精度加工设备、自动化辅助加工设备、电子设备、船用仪器仪表、船用导航通讯设备、船用电缆、船用涂料等船舶配套装备制造。引进和发展造船专用高精度铸件、锻件设备制造。
(六)石化产业
建设石化生产基地。重点规划建设立沙岛石化生产基地,引进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有利于产业配套对接的大型化工能源项目,引导现有化工企业进园生产,推动在建化工企业尽早投入生产,推动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推行环保绿色清洁生产,加快高附加值、低污染化工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
建设石化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以新领域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基础有机化学品为主体的石化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造纸化学品、高档涂料等石化下游产品的生产加工。抓好产业发展龙头项目的建设。以产业配套为导向,发展有机硅材料、塑料合金和碳四深加工等项目。依托热电、煤化一体项目,发展碳一化工及新能源等项目和产业。
建设石化物流基地。将虎门港建设成为石化产业物流水陆联运的重要基地。进一步开发可供码头发展的岸线,疏浚现有航道,根据航道的实际情况,兴建不同吨位的油气码头和泊位,加快完善石化物流基地建设。
五、产业布局
“十二五”期间,我市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布局包括总体产业布局和高端功能区、重点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区两个方面。
(一)总体产业布局和高端功能区
根据我市“一中心、多支点”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以及“一核(中心城区为核心)三带(松山湖-生态园、虎门-长安-厚街、常平-樟木头-塘厦三大产业带)五功能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临港产业和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的产业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先进制造业的总体产业布局。
我市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的总体思路是:以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区域产业特色为导向,立足基础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理分工的发展要求,按照功能协调互动、产业相对集聚、生态环境和谐的布局原则,依托产业功能区和各镇街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化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促进我市产业资源的市场化、高效化利用。根据这一总体思路,重点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虎门港、生态产业园区三大先进制造业高端功能区,带动周边镇街的发展。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动力提供者。按照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吸引“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高税收贡献、自有品牌、自有知识产权”、发展潜力巨大的大型先进制造业企业进驻,成为先进制造业规模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产业创新活跃、科技人才和信息高度聚集的综合性、生态型先进制造业新城,成为国内外先进制造业企业的集聚中心、研发创新服务中心,带动周边镇街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虎门港。将虎门港打造成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的物流服务基地和临港产业基地。以虎门港为依托,打造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资源节约型工业港口,综合型临港产业带和物流总部基地。发挥港口优势,实施港城互动、产业带动,优先发展集装箱物流产业,重点发展石化和煤炭加工、汽车物流等产业,延伸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建设集装箱、石化和散杂货运输三大基地,完善港口配套功能,提升港口服务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生态产业园区。以第三代产业园区的标准和模式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实现产业与生态的融合。将生态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以城市湿地为特色,发展现代高端产业及配套服务业的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示范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资源统筹的示范区,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承接载体和发展平台,打造成为我市新的、重要的增长极。重点引进新型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龙头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发展基础装备类产业,弥补产业短板。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支援。
(二)重点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区
通信设备制造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区。重点规划我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生态产业园、石龙、石碣、寮步、清溪、虎门、长安、黄江、塘厦等被列入“珠三角地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园区和镇街建设,推动我市IT产品年产值较高的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厚街、凤岗、常平等镇街的发展。推动存量调整,优化增量结构,形成各具特色、具有产业链配套优势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电气机械制造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区。推进电气机械和仪器仪表产业分布密度最高的长安、虎门和厚街,以及分布密度次高的塘厦、石龙、凤岗、常平、樟木头、石碣和主城区的发展。提升发展虎门信息传输电子线缆制造基地,塘厦电气机械和电源电池制造基地的建设。打造和提升国家火炬计划东莞石龙数码办公设备特色产业基地。以国家火炬计划东莞长安模具产业基地为主体,规划建设集生产加工、展示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五金模具产业园,完善以汽车零配件模具、家电塑料模具、精密冲压模具制造的五金模具产业,提升发展石龙-石碣、中堂-望牛墩为主体的西北集群和以常平-横沥-黄江为主体的中部集群的发展。
新能源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区。重点规划东城、南城、万江、虎门、长安、厚街、塘厦、清溪、凤岗、常平、石碣、樟木头、寮步、大朗等镇街,发展新能源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提升发展大朗机床、车床、冲床等机械设备制造基地,以常平、南城、企石为基地,打造我市光电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半导体发光器件、激光设备、平板显示器、光电产业专用设备制造。其他镇街根据自身条件和产业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和零配件生产。推动新能源和专用设备制造企业进行跨行业、跨镇区、跨所有制的兼并与联合,形成特色明显、区域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强的产业集聚带。
薄膜太阳能光伏制造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四大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其中,企石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园以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等公司为依托,以薄膜太阳能电池片研发、生产为核心,以电池片制造专用设备、光伏发电系统为辅助,重点打造完整的光伏发电产业链;虎门临港工业区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园以虎门港临港工业区作为发展载体,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污染少的大型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打造太阳能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同时利用园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发达的交通网络及保税功能,打造现代物流体系,扩大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南城薄膜太阳能装备工业园以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重点引进光伏产业链中装备、模组、原材料、配套元器件等企业,打造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成套装备的研发、制造基地;麻涌南玻太阳能光伏产业园以东莞南玻太阳能玻璃有限公司、东莞南玻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通过建设东莞南玻光伏科技的275兆瓦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品项目,打造太阳能玻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品的研发、制造基地。
汽车制造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区。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虎门港、生态产业园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汽车项目,打造成为我市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和物流中心。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建设我市汽车工业的整车生产及研发、检测服务中心,重点建设大型汽车工业项目,吸引国际大的汽车企业或集团及其研发机构、汽车产业服务平台等项目落户。在生态产业园建设我市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规划建设汽配工业园,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引进国内外著名汽车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整合周边镇街的零部件企业。在虎门港建设我市汽车整车和汽配产业物流基地,发挥港口运输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现代物流,着力引进各类整车和汽配的物流及配套服务企业。
加快寮步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开发和引进专用特种汽车新品种,进一步做大做强寮步专用特种车制造。以莞城、长安、虎门、清溪、常平、塘厦、石碣、大朗等电子信息重点镇街为依托,形成具有整体行业优势的汽车零配件尤其是汽车电子产业带。以长安、厚街、凤岗等机械模具制造业集聚的镇街为依托,推动我市汽车专用模具产业带的发展。其他镇街根据自身的产业资源和条件,发展特色汽车零部件产品。
船舶制造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区。以虎门港和沿海片、水乡片镇街作为我市船舶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利用船舶制造业已经在中堂、沙田、麻涌、虎门、厚街、道滘、茶山等7个沿海片、水乡片镇街聚集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引进重点船舶修造、配套及相关物流配套项目,整合产业资源,加快形成我市船舶产业集群。重点建设麻涌造船基地。相关产业园区和其他片区相关镇街结合各自产业基础和发展特点,发展与船舶制造业相配套的电子、机械等产品制造,完善研发、检测、信息等功能,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石化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区。重点建立立沙岛石化集聚区,重点引进大型石化企业,形成以进口原料、大宗化工品和高端精细化工项目为主的石化产品生产加工和储运中心。重点建设谢岗石化集聚区,充分发展利用惠州石化原料进行深加工项目,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精细石化产业集聚区。同时推进化学原料和化工制品制造业相对集中的万江、厚街、虎门、长安等镇街石化产业的发展。
六、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