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具体措施
(一)抓好本地“菜篮子”产品生产
1、保持生产规模稳定。以蔬菜、水产品为重点,切实抓好本地生产。在稳定现有菜地面积8.5万亩基础上,充分挖掘耕地潜力,努力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加强对菜地的保护,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每年根据省的部署,下达全市蔬菜年度种植计划,确保蔬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50万吨,积极发展冬种蔬菜生产,扩大复种指数,冬种蔬菜面积不少于8万亩,产量13万吨。根据实际需要,发展速生蔬菜,发展生态养殖,保持一定数量的生猪存栏量。水产品以常规品种为主,产量6万吨。探索建立蔬菜生产保险机制,增强蔬菜生产防灾减灾能力。
2、完善农田池塘基础建设。对市内连片100亩以上的基本农田进行农田规格、排灌系统和田间道路改造,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到2015年,建成标准化农田15万亩,为本地“菜篮子”产品生产提供基地保障。积极实施“沃土计划”,采取泵河泥、稻草回田、冬种绿肥、增加有机质肥以及轮作等综合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对全市菜田生产环境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健全菜田环境质量监测信息系统,指导落实菜田生态保护修复措施。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养殖池塘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现代化池塘标准,标准化整治连片50亩以上的池塘6万亩,建成旱涝保收、高产高质、生态平衡、环境美化的养殖标准化池塘。
3、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农业园区和标准化农田为依托,以生产大户为重点,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大力发展温室大棚栽培综合设施和节水喷灌配套设施,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到2015年,全市建成3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累计建成温室大棚及喷滴灌设施面积3.8万亩,提升“菜篮子”产品生产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增强生产能力。
4、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扶持建设一批辐射能力强的“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加大蔬菜“一棚两膜”、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力度,逐步推进蔬菜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大“菜篮子”产品品牌培育及质量认证力度,支持条件成熟的生产基地创建名牌产品和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强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和良种培育,强化蔬菜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快推进土地流转集约,引导零散耕地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流转,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继续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质监和税务登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推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基地、农户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