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贯彻落实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组织领导机制。组织领导是全面深化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政群各尽其责、文明办组织协调、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员积极参与的组织领导体制和长期有规划,年度有目标,短期有重点,制度健全、载体拓展、评价有效、奖惩分明、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本行业实际,制定中长期以德兴业的规划和相应的制度,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关注职业道德、利益调节与思想引导、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统一起来,使职业道德在实践中得到落实。要实行目标考核管理,把职业道德建设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落实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年终考核,评价得失,奖罚分明。
(二)学习培训机制。学习培训,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是全面深化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为平台,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相关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为主要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教育。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执业资格类考试培训、专业岗位知识培训、职工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都要把职业道德要求纳入教育培训和考试考核内容之一。各级党校、政校、民工学校,都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任务。
(三)监督评价机制。监督评价是全面深化职业道德建设的保证。要完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内、职工代表、12319城建热线、社会各界、新闻媒体舆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监督员等监督作用,做到监督有力、有效,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成为践行职业道德的表率,使从业人员始终成为恪守职业道德的合格建设者。对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实行各级行政问责制,严肃职业纪律和法规,做到取信于民。
(四)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是全面深化职业道德建设的动力。坚持每年一次对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职业道德建设的综合评价,坚持三年一次开展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和职业道德楷模评选表彰活动。各单位要把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考核绩效与其奖惩、工资奖金、使用聘任等挂钩,与推荐评选各类先进称号、各种表扬奖励挂钩。对于失信、失德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改正。造成严重影响的,要根据情节,分别给予纪律直至法律追究。
(五)物质保障机制。必要的人、财、物和时间是全面深化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工作计划,把职业道德建设所需要的学习宣传、教育培训、实践活动、表彰奖励和调研考察等有关经费纳入部门财政经费预算并予以保障。各级行业协(学)会,要支持和推进会员单位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企事业单位也要保证职业道德建设的经费投入。要正确处理行政业务、生产经营与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时间。努力改善职业环境和工作条件,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要关心、支持从事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开创以德兴业新局面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