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核心支点
(五)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制定严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地方性政策,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为优势和特色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会展商务、工程设计、软件信息、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具有比较优势或发展潜力的服务业。支持武汉市江汉区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武汉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积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轴向发展、组团布局的要求,加快形成“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开放式城市发展格局。统筹建设城镇发展带和产业联系带,积极引导产业和人口协调布局。加快建立便捷、畅达、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航空、铁路、水运、公路与市内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加快过江通道、轨道交通和城市环线项目建设,坚持公交优先,打造畅通武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增强市政设施服务能力。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武汉。加强能源储备基地建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七)增强城市软实力。坚持文化强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不断增强中部地区文化中心功能。加强城市宣传,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市民公德意识和文明素质。加强公共财政投入,积极建设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诚信政府,改善投资创业环境,提高城市凝聚力和亲和力。建设国际化社区和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