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11年郑州市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检查评估结果的通知
(郑体〔2011〕35号)
各县(市)、区教体局、各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精神,加强郑州市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2011年5月,郑州市体育局、郑州市教育局联合对现有的传统项目学校和新申报的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检查和审定。在先期开展的传校检查工作中,各单位都能积极配合,精心准备,使得传校检查工作圆满完成。
根据各单位提交的报告和现场实地勘察,经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共同研究决定,现将检查结果印发给你们。望各传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传校工作,使传校建设焕发勃勃生机。未审定通过的单位要认真查找原因,积极做好准备,为下次申报打下良好基础。
附件:
1.2011年郑州市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检查评估情况
2.2011年郑州市市级传统项目学校一览表
3.取消和未审定传校名单及因由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附件1:
2011年郑州市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检查评估情况
根据郑体训〔2011〕6号《关于对郑州市市级传统项目学校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安排,从2011年5月24日至6月3日,由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81所中小学,12个项目,进行了检查评估。现将主要检查评估情况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市级传校48所,9项;2011年新申报42所,12项(个别现有传校有新申报项目);经平时掌握的情况和此次全面检查评估,确认达到标准的共有67所,12个项目;取消14所,5项。
在检查达标的67所传校中,涉及项目12项(个别学校涉及2项以上项目)。其中,田径项目17所,篮球项目26所,足球项目14所,乒乓球项目7所,排球项目6所,毽球项目2所,网球项目1所,健美操项目1所,体操项目1所,航模项目4所,武术项目1所,跆拳道项目1所。
项目分布情况:田径除二七区、郑东新区和经开区外,其他县、区都有若干所传校;篮球除新郑和荥阳各有一所传校外,其他郊县均无篮球传校,绝大多数篮球传校较为平均的分布在市内五区(金水、二七、管城、中原和惠济);足球主要分布在惠济区(4所)、金水区(2所)、中原区(2所)和上街区(2所),其它区各一所,县(市)除登封外都没有足球传校;排球6所传校分布在二七区(3所)、管城区(1所)、中原区(1所)和金水区(1所);乒乓球7所传校分布在新郑(2所)、新密(1所)、中原区(1所)、金水区(2所)和 郑东新区(1所);航模、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网球、体操和毽球分别在郑东新区、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区和中原区。
二、基本现状
(一)场地、设施与器材
部分学校场地面积不足,尤其是城市学校更加明显;部分学校场地是砖或水泥地面,十分坚硬,有些是土场地,由于保养不到位很不平整,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学校体育场地被侵占或挪为它用,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训练。
部分学校的学校器材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其中多为农村学校;有些学校为了弥补器材不足,动员学生自带器材,利用学生自有器材来满足上课需要。有些学校器材陈旧、破损严重,已不能使用,但仍来充数。
近一半学校体育器材库面积较小,器材摆放混乱,不便使用。个别学校为了解决上课和训练的场地问题,联合、利用社会场馆进行训练。
(二)体育师资配备与待遇
多数学校体育教师人数不足。小学体育教师周课时量为16-18学时,中学体育教师周课时量为14-16学时;小学低年级周体育课5节,高年级周体育课3节;初中周课时3节。以此计算,绝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师人数不够。
个别学校对运动队较重视,聘请社会专职人员进行训练,效果不错。多数学校把体育教师“两操一课”活动和训练纳入了工作量,部分学校教师的“两操一课”活动和训练是无偿的,学校没有按国家规定给予一定的报酬或计入工作量。
(三)体育课程实施与训练
小学大多数学校没有开够体育课,一般只开三节体育课,甚至个别学校每周只开两节体育课,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小学低年级周体育课5节,高年级周体育课3节。
多数学校都安排了专门的训练时间,能够保证正常训练;个别学校虽然在文本上有训练时间,但实际并没有进行训练。个别学校把传统项目与全校学生的体育活动结合较好,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安排成学校体育专项活动,效果较好。
运动队训练计划是高质量训练的条件,从本次检查来看,大多数教练没有一个完整的、详细的训练计划,较简单,多数缺少课时计划。
从本次检查看到的档案材料来看,大多数材料准备得不充分。或是简单到一张纸;或是支离破碎,不系统;或是缺这少那;或是没有准备。
(四)政府与社会支持
二七区、金水区在政府投入上做的较好,学校场馆标准较高,设施较完备,尤其是二七区近几年政府投入较大,中小学体育场馆建设成效明显;惠济区经济较紧张,学校场馆建设困难较大,但教体局在管理上做得较好,相关活动进行的较多,已显现出较强的势头。
除市、区两级政府投入外,社会投入显现不足。除惠济区的小学所在村、镇有时会给学校一些资金或物资的支持外 (不足以解决问题),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几乎没有(建业足球俱乐部给个别小学足球队有一些物资支持)。
(五)项目设置与分布
各项目传校数量上,奥运项目中田径、篮球和足球三项开展情况较好,乒乓球一般,而排球较差。从郑州市每年组织的学校各单项比赛情况来看,项目传校数量与比赛参赛队数量成正比。非奥运项目传校数量较少,开展情况和比赛情况不如奥运项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够
市直中学体育经费相对充足,基本能够保证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区属城市学校经费较市直学校相对来讲经费显得不足。农村学校经费明显不足。中学较小学经费要多些。
总体来看,区属学校、县(市)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区、县财政拨款不够;有的学校截留体育经费。
(二)体育师资不足
绝大多数学校体育师资不足,无法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更无法保证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其原因主要是人事指标和工资没有做到位;学校领导在引进教师时,把体育教师的名额给了其他教师。
(三)违反课程要求
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足体育课,最少的每周每班只上两节体育课,这与课程要求相去甚远。原因有三:一是教师不足,没有能力开足体育课;二是学校排课不适当;三是学校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较小,无法承受多班教学。
(四)项目少且分布不平衡
参加验审的学校奥运项目有6个,平均每个项目有11个学校,县区奥运项目平均到每个区县,每个项目不足一个学校,如果加上非奥项目,则每个项目拥有传校数量更显不足。
传统项目分布不平衡。首先是地域不平衡,足、篮、排三项主要分布在郑州市五区,县(市)较为薄弱,航模、健美操、体操和网球、毽球、跆拳道项目只有市区学校。在各项目传校数量上也不平衡,田径、篮球和足球较多,各有17、26和14所学校,而排球项目只有6所学校。
附件2:
2011年郑州市市级传统项目学校一览表
序号 | 单 位 | 项 目 | 备注 |
田径 | 篮球 | 体操 | 健美操 | 足球 | 航模 | 排球 | 网球 | 乒乓球 | 武术 | 毽球 | 跆拳道 |
1 | 上街区铝城小学 | | | | | 男 | | | | | | | | 新申报 |
2 | 上街区新建小学 | | | | | 男 | | | | | | | | 新申报 |
3 | 新郑市郭店一中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4 | 新郑市新华路小学 | | 女 | | | | | | | | | | | |
5 | 新郑市二中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6 | 中牟县直一初中 | √ | | | | | | | | | | | | |
7 | 中牟县直二初中 | √ | | | | | | | | | | | | |
8 | 中牟县实验学校 | √ | | | | | | | | | | | | |
9 | 中牟县第四初级中学 | √ | | | | | | | | | | | | |
10 | 荥阳一中 | | √ | | | | | | | | | | | |
11 | 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12 | 新密一高 | √ | | | | | | | | | | | | |
13 | 新密市一初中 | | 男 | | | | | | | | | | | 新申报 |
14 | 登封少林武僧培训基地 | | | | | 男 | | | | | | | | 新申报 |
15 | 管城区回民一小 |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16 | 管城区回民二小 | | | | | 女 | | | | | | | | 新申报 |
17 | 管城区逸夫小学 | √ | 女 | | | | | | | | | | | 新申报 |
18 | 郑州市第3中学 | | 女 | | | | | 男 | | | | | | 新申报 |
19 | 郑州市第5中学 | | 男 | | | | | | | | | | | 新申报 |
20 | 郑州市第11中学 | | | | | | | | | √ | | | | 定向 |
21 | 中原区育红小学 | | 男 | | | | | | | | √ | | | 新申报 |
22 | 中原区互助路小学 | | | | | √ | | | | | | | | |
23 | 中原区郑上路小学 | √ | | | | | | | | | | | | |
24 | 中原区伊河路小学 | √ | | | | | | | | | | | | |
25 | 中原区外国语小学 | √ | | | | | | | | | | | | |
26 | 中原区伏牛路小学 | | 男 | | | | | | | | | | | |
27 | 郑州市第16中学 | | 男 | | | | | | | | | √ | | 新申报 |
28 | 郑州市第19中学 | √ | √ | | | | | | | | | | | |
29 | 郑州市第101中学 | | 男 | | | | | | | | | | | |
30 | 郑州市第106中学 | | √ | | | | | √ | | | | | | |
31 | 郑州外国语中学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32 | 郑州市第73中学 | √ | 男 | | | 男 | | | | | | | | 新申报 |
33 | 二七区陇西小学 | | √ | | | | | | | | | | | |
34 | 二七区大学路小学 | | | | | √ | | | | | | | | |
35 | 二七区汝河小学 | | 男 | | | | | | | | | | | 新申报 |
36 | 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 | | | | | | | 男 | | | | | | 新申报 |
37 | 郑州市第二中学 |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38 | 郑州市第4中学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39 | 郑州市第82中学 | | 男 | | | | | | | | | | | 新申报 |
40 | 郑州市第102中学 | | | | | | | √ | | | | | | |
41 | 郑州市第107中学 | | | | | | | 男 | | | | | | 新申报 |
42 | 金水区南阳路一小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43 | 金水区文化路三小 | | | | | 男 | | | | | | | | 新申报 |
44 | 金水区文化路二小 | | | | | | √ | | | | | | | |
45 | 金水区黄河路二小 | | 男 | | | | | | | | | | | 新申报 |
46 | 金水区纬一路小学 | | 女 | | | | | | | | | | | |
47 | 金水区柳林镇四小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48 | 河南省实验小学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49 | 省实验小学外语分校 | | | | | | √ | | | | | | | |
50 | 郑州师专附属小学 |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51 | 郑州市第7中学(高中) | | | | | 男 | | 女 | | | | | | 新申报 |
52 | 郑州市第八中学 | | 女 | | | | | | | | | | | 新申报 |
53 | 郑州市第26中学 | | | | | | √ | | | | | | | |
54 | 郑州市第31中学 | √ | | | | | | | | | | | | |
55 | 金水一中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56 | 郑州市第47中学 |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57 | 惠济一中 | | 女 | | | | | | | | | | | 新申报 |
58 | 惠济区大河路中心小学 | | | | | 男 | | | | | | | | 新申报 |
59 | 惠济区区南阳小学 | | | | | √ | | | | | | | | 新申报 |
60 | 惠济区老鸦陈小学 | | 女 | | | | | | | | | | | 新申报 |
61 | 惠济区薛岗小学 | | | | | 男 | | | | | | | | 新申报 |
62 | 惠济区弓寨小学 | | | | | 女 | | | | | | | | 新申报 |
63 | 惠济区东赵小学 | | 女 | | | | | | | | | | | 新申报 |
64 | 惠济区大庙小学 | | 女 | | | | | | | | | | | |
65 | 郑州市第79中学 | √ | 男 | | | | | | | | | | | 新申报 |
66 | 东区永平路小学 | | 女 | | | | | | | | | | | 新申报 |
67 | 经开区实验小学 | | | | | 男 | | | | | | | | 新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