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充分用好援藏资源。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利用好北京、江苏两教育大省市的丰富资源,加强与两省市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学科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在办学条件改善、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学习、借鉴两省市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手段,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三)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强学校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和校园网络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性能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远程教育,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建设市、县(区)、校三级专职网络管理员梯队,建成确保全市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的人力与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2、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加强拉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多方引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和优化网络教学资源库。
3、着力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引导师生充分认识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大意义,提高校长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倡导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强有关规范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规范网络行为。
(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1、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符合教育科研工作特点,有利于教育科研人员专业水平的培养与评价制度,建立教研员的准入、流动、退出机制,整合市内高层教育教学指导力量,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学科门类齐全、充满活力、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与教学指导团队。鼓励支持一线教师加强教育科研,努力让优秀教育科研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科研方式,提高研究水平与指导能力。
2、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确立“科研兴教”的理念,把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完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机制,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创造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要组织市、县(区)教育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学校,深入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一线,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指导和帮助学校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指导和帮助教师关注日常教学,以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渠道,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教育科研人员与一线教师建立师徒关系,指导教师总结经验与教训、研究问题与矛盾、改进教育教学。
3、创新教育科研工作模式。着力加强市、县(区)科研实验基地建设,构建以“课题为载体、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的教育科研工作模式。加强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管理,营造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研究氛围,通过专家引领、骨干带动、教师全员参与,深入开展以应用型为主的教育教学研究。引进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本土化改造,加大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设立拉萨教育科研基金,加大教育科研资助力度,提升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加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主的校本教研。加强校际教育科研共同体建设,推动校际间交流与合作。
(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统筹和服务,完善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提高县(区)级政府的教育管理水平,发挥乡(镇)、村在支持基础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理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分散管理,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重组,建立教育部门主管、其他部门配合、企业行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区、市共建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加大对拉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支持力度,增强该校为全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能力。
2、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增强学校活力、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认真贯彻《
民办教育促进法》,建立健全民办教育审批管理和年检制度,加大政府服务和监管力度,促进民办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等非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