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障措施
(一)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全面提高广大教师政治素养和师德水平。持续开展师德师风系列主题活动,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监督和奖惩的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年度考核、评优选模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严肃查处违反师德要求的教师,对发生严重师德事件的地方和学校实行问责。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市、县(区)政府预算,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网上培训为载体,以教师培训机构为主阵地,以对口援藏省市为重要渠道,以区内外高校为依托,以区内外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基地的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以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依托,重点建设拉萨市教师培训中心。以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为重要内容,分层次、分类别、全方位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建立完善教师跟岗实习、校长挂职锻炼、师范生顶岗实习制度。
3、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执行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资格证定期登记制度,在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校长聘任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学校岗位管理。健全校长及教师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制度。依据编制标准,按需合理配置中小学教职工。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按照“骨干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立梯次分明,骨干力量凸显,引领辐射作用强的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遴选10名校长和100名骨干教师,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形成在全区有影响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群体。
5、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建设教师周转房,妥善解决教师居住条件。鼓励支持学校建立教工食堂、教师之家,为教师生活、高雅娱乐、健身等提供方便。建立全市统一的岗位津贴和农牧区教师伙食、交通、课时补贴制,并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对长期在农牧区工作的教师在职务晋升、休假、疗养、评优奖励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市政府每两年举行一次大型的教师表彰大会,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使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二)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1、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市、县(区)两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确保市县(区)财政地方性收入投入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做到逐年增长。建立有效监督和保障机制,保证市、县(区)两级政府教育投入足额及时到位。继续落实好教育对口援藏各项政策和任务,集中统一管理的对口援藏项目资金中,确保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教育事业。
2、多方筹措教育经费。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对我市教育的支持,实施好各项教育工程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人才发展资金投入教育事业。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测定,适时申报收费项目和调整收费标准。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教育机构。完善社会捐赠教育的激励机制。建立由财政、慈善基金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扩大范围,提高资助标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用好、用足国家、自治区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三包”政策、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助学金制度和学前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补助政策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助学金制度。
3、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指导、监督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大额经费使用集体决策制度。强化学前双语教育发展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严格规划设计,严格申报审批,严格资金拨付,抓好质量跟踪、审计跟踪,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加强学校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