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科技创新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二)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合肥加快跨越赶超步伐的关键时期,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建设,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创新推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和产业革命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世界各国都在培育和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催生新兴产业。新的国际产业分工正在形成,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不断加快,科技创新的需求更加突出。
  转变增长方式成为新时期发展显著特征。“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已刻不容缓,国家宏观政策已从刺激经济增长转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来,特别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促进产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阶段必然选择。世界各国、全国各地正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结构呈现高技术化趋势,新兴产业已形成一定基础,必须乘势而上,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实现产业发展新跨越。
  高端产业正呈现加速转移趋势。国际以及长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向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加工业以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和服务业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必须着力发挥合肥的区域核心地位和环境优势,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步伐,吸引更多的高端产业来合肥发展。
  先行先试为自主创新提供发展机遇。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等,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必须紧抓政策叠加机遇,先行先试,加快改革步伐,发挥科教资源优势,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建立更加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创新环境。
  经济发展形势要求自主创新实现更大作为。发展不足、综合竞争力不强仍是我市面临的主要矛盾,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以及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目标定位,意味着传统的外延式扩张模式难以为继,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后劲和动力,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面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市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新兴产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产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仍较艰巨,制约自主创新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攻坚,破解矛盾,推进发展。三是自主创新环境还需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要素市场发展不够、金融市场建设滞后、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不足、创新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业化、城市化两篇大文章,以加快跨越赶超步伐为统揽,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创新平台载体培育、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项重点任务,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辐射带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型区域和中部地区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产业创新示范区,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力争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阔步迈向区域性特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实现重点突破。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双轮驱动,集中力量、优势优先,重点突破“核心企业、核心项目、核心区域”,强力打造“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加快形成“产业成果、科技成果、人才成果、改革成果”。
  --坚持产业导向,促进成果转化。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双转融合,发挥高校院所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加强技术转移与交易活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坚持政府引导,推进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建立具有特色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为主导的创新型城市。
  --坚持开放合作,优化创新环境。拓展科技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承接高端产业和创新要素转移。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培育和引进创新人才和项目,激励创新创业,提升全民创新素质,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能力显著提升,培育形成若干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基地。力争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高新技术企业与创新型企业数、发明专利授权量、转化科技成果数、引进高端人才数、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注册资本总额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完成“创新双倍增”目标,努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重要的知识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人才聚集中心,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