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2)大企业和国际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类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4)大企业和国际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5)组织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的风险应对,包括纳税评估、计算机审计、特别纳税调整、重大和复杂的非居民税收管理、大企业税收风险的提示、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立等;
(6)大企业跨国税源审计指南、模版的研究编制;
(7)对基层开展大企业和国际税收风险分析应对等提供专家指导和组织协调。
6、政策法规处、监察室:
(1)风险管理过程监控。
(2)由法规、监察部门牵头风险内审评价小组工作,主要负责对风险管理处置小组派发到基层局的风险任务的处置情况和具体成效进行评价,对重大风险产生的根源进行剖析,追究相关责任人员,提出完善内控机制的建议。
7、信息中心:
(1)税源管理专业化技术支撑。
(2)牵头风险分析监控小组工作,对全市征管状况、管理风险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进行典型调查和实地验证,确定提交风险管理处置小组的风险任务。
8、稽查局:
(1)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2)税务稽查数据信息情报管理;
(3)稽查案件综合分析、典型案例微观风险分析;
(4)开展专项检查;
(5)高风险纳税人的风险应对。
9、专业化管理团队。对涉及跨税种、跨部门等税收风险管理事项,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组织专业化管理团队开展工作。
附件二:
税源专业化管理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几个重点课题
为了扎实、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各单位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以下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1、税源分类管理
1.1 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风险管理机制
研究方向:负责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分析、监控、评估等工作的税务分局、职能科室职能的岗位设置、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人员、业务的组织运行方式;建立规范严谨的涵盖风险分析、筛选、派发、处置、反馈、监督等的运行机制和流程;按照“一户一策”、“一个行业一个办法”的要求探索实践有效实用的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管理措施和方法。
1.2 中小税源的风险管理机制
研究方向:建立规范严谨、运行有序的风险分析、筛选、派发、处置、反馈等的运行机制和流程;建立对中小税源分小组、按行业的人员组织和业务管理模式,探讨制定行业管理办法和模型的建立、运行、完善机制。
1.3 个体税收的风险管理机制
研究方向:加强和规范注销、转非、个体大户等薄弱环节的管理;在坚持多元化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委托代征工作,建立委托代征单位的惩罚和退出机制,强化对代征手续费的管理,积极推进建立依托社会化管理的税源发现机制和民主定税机制;建立涵盖网站、办税服务厅、税务分局、集贸市场等有区别、分重点、全覆盖的公开办税制度,积极推进公开、阳光办税。
2、税务分局专业化岗位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