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食品链条各环节的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
  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治理,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到2015年,全市A、B级餐饮单位达到55%以上,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高于98%。
  (二)让居民放心用药
  实施基本药物生产、流通环节全过程全品种电子监管。继续加强药品安全监督
  网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百个药品安全示范街道(乡镇)、培育一千个药品质量诚信企业、发展一万名药品安全员,创建“药品放心城市”。建立合理用药监管平台、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三)让居民安心就诊
  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推行临床路径,控制医疗事故发生率,保证医疗安全。建立健全患者投诉制度,规范就医秩序和诊疗行为。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和医疗责任风险保障机制,有效化解医疗纠纷。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黑诊所”。加强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建立健康评估机制
  在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坚持健康优先的原则,建立健康风险评估机制。在地方立法、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科学分析对公众健康造成的潜在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将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推进健康政策制定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听证、质询、公示、论证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协调,推进规划实施
  坚持全市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以区县为单位,推进规划实施工作。充分发挥现有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全市健康北京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推动健康北京建设。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区县的作用,落实辖区目标责任,市级有关部门加强指导与协调。广泛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居民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开拓筹资渠道,增加公共投入
  各级政府要把建设健康北京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市区两级财政设立健康北京建设工作经费。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重点项目引导和奖励相结合等方式,推动健康北京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开拓公益事业投资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和捐赠,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建设,形成多渠道支持的局面。
  (三)构筑法制环境,保障规划落实
  以促进健康为目标,制定和完善相关地方法规和公共政策。推动相关领域法制建设工作,落实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在深入推动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适时总结经验,制定并颁布健康北京建设条例,提供法制保障。
  (四)落实建设责任,加强评价考核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建设健康北京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完善目标管理,建立日常督查机制和评价考核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市级领导协调小组每年对各区县、相关委办局工作进行督导与考核,并作为对其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积极利用多种现代传播手段,持续不断地宣传健康北京建设的重要性、内容和进展,让广大城乡居民和全社会深刻理解健康北京建设的背景、意义和任务,提高各方面参与健康北京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市城乡形成健康北京建设的浓厚氛围,凝聚多方力量,形成良好的群众参与基础和支持环境。
  (六)开展交流合作,扩大内外影响
  积极开展与有关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及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创立并定期举办国际健康城市北京论坛,分享健康城市建设经验,加强传播,扩大影响。建立健康城市研究基地,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健康城市建设理论和发展模式。利用各种有效渠道,传播健康北京建设的实践成果,让广大城乡居民和海内外深刻感受到健康北京发展建设的伟大成果。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