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维持我市传染病低发病状态;密切关注周边地区和国家的传染病流行状况,对于可能的输入性疫情及时采取应对防范措施;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卫生防病人员对新发、突发以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的应对能力。
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重点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鼠疫、肝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做好十六种疾病的免疫接种,儿童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构造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做到积极防控传染病。逐步推广电子接种卡,“十二五”末,全市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全部达到A级以上标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加强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控制,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二)确保卫生安全
加强公共场所、职业环境危险因素监测和监督管理。提升对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做好大型集会活动和人群密集场所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有效控制和处置事件的发展,增强市民公共卫生安全感。
(三)做好妇女保健
推进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完善财政补偿和救助机制,减少因经济原因放弃抢救
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提高郊区县产科服务能力,畅通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转变孕产期保健模式,开展孕情监测,提供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包,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提供干预措施。加强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服务,使适龄妇女定期获得筛查
服务。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有效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提高艾滋病母婴阻断水平,有效控制母婴传播。
(四)促进儿童健康
提供儿童保健服务。为0-6岁儿童提供包括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等基本保健服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保护儿童牙齿健康,每年免费为3-4岁儿童提供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服务,为7-9岁儿童提供龋齿检查和防治服务。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建立中小学生健康档案,每年免费为学生进行体检,每学期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指导学生科学用眼,降低近视眼发生率。努力控制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问题,2015年中小学生肥胖率控制在18%以下。
(五)改善精神卫生
合理增加精神卫生服务床位和人力资源,适应精神心理问题的挑战。在三级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心理科,改善区县精神病专科医院服务条件,强化社区卫生机构精神卫生服务功能。到2015年,重性精神病患者获得有效管理治疗的比例达到95%。
(六)推广健康体检
提供基本体检服务。各单位落实员工定期体检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动员居民积极参加知己健康行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药店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为市民提供免费的血压、体重和腰围测量服务以及药学、计划生育等卫生保健知识咨询服务。
引导居民主动管理健康。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个体化健康指导和服务,指导居民对自身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管理,降低人群健康危险因素的流行率。
(七)做好急救服务
推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急救服务“五个一”工程,即:制定一个全市急救站点布局规划,建立一个全市急救车辆统一指挥平台,在全市急救系统实施一个院前急救服务标准,建立一个城乡统筹一体的急救体系,对全市急救系统实施一个预算。提高急救效率。逐步形成指挥统一、调度科学、布局合理、服务规范、运行高效、功能完备的院前急救服务网络。到2015年,实现五环路以内的城市中心区按平均急救服务半径每2公里设置1个急救站,五环路以外的郊区、农村按平均每3-5万人密度设置1个急救站。接到呼叫后10秒钟内应答受理,城市中心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在15分钟以内,郊区、农村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在20分钟以内。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以上。
第五章 提升医疗服务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