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粉。支持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向无公害、标准化、多品种、规模种植方向发展。提高蒸煮、烘焙、速冻等面制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粉、全麦粉、多谷物混合粉等比重,鼓励开发小麦胚芽、小麦麸皮制品。
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生产。淘汰小麦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添加工艺。
畜禽屠宰及肉制品。重点发展生鲜小包装肉、冷却分割肉、速冻预制肉制品。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优质低温肉制品,提高肉类深加工能力,推进标准化包装,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肉制品,增强肉制品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能力。
鼓励建设集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为一体的大型肉类企业。稳步提高机械化屠宰的比重,完善肉类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支持采用肉类机械真空灌装机。
限制年屠宰生猪15万头及以下、肉牛1万头及以下、肉羊15万只及以下、活禽1000万只及以下的屠宰建设项目(少数民族地区除外)。
淘汰猪、牛、羊、禽手工屠宰工艺及桥式劈半锯、敞式生猪烫毛机等生猪屠宰设备。
淀粉及其制品。提高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稳定玉米淀粉生产,增加马铃薯和红薯淀粉生产。
鼓励发展变性淀粉、淀粉糖、氨基酸等高附加值产品。
限制年加工玉米30万吨以下、绝干收率在98%以下玉米淀粉湿法生产线。
淘汰年处理10万吨以下、总干物收率97%以下的湿法玉米淀粉生产线。
果蔬及杂粮加工。建设有机果品、蔬菜基地。发展低温脱水、速冻、切割、复合蔬菜和菜汁及食用菌等系列产品。支持山楂、板栗、仁用杏开发,生产特色鲜明的名优食品。
鼓励和支持粮食加工副产物与杂粮增值转化利用技术的研发:粮食加工副产品的稳定化预处理技术;粮食加工副产品的生物、物理高效转化技术;粮食加工副产品转化过程中的低碳清洁生产技术;低温烘焙速食杂粮营养粉加工技术。
鼓励和支持食品行业碳排放系数核算技术与低碳筛选技术的研发:食品典型行业低碳生产技术和碳排放评估分级方法研究;食品典型行业主导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测量、核算与评价研究。
鼓励和支持食品非热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规模化高压脉冲电场连续杀菌技术;超高压在水产即食调理食品和凝胶制品的应用技术;大跨度波段电磁场协同无介质非热杀菌技术。
六、食品制造业
瞄准国内外食品科技发展前沿,采用全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食品制造业,建设种植养殖基地,加强食品安全控制,提高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