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有未有的挑战。

  1.发展机遇。

  (1)党和政府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更加重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未来5年的就业、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2)我市经济蓬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机械产品制造业及LED绿色光源、台山核电新能源等产业形成,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自主创新等步伐明显加快,对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我市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3)人民群众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更加关注。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参政议政、依法维权的意识日益增强,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履行职责提供了强大动力。

  2.面临挑战。

  “十二五”期间,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区域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等影响下,必然会给城乡就业形势、社会保障运行等方面带来新的压力;在处理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与保持充分就业、控制失业率,解决产业升级所需大量高技能人才与培养机构能力不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就业、保障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滞后,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1)就业结构性错位与供求矛盾长期共存。

  未来5年,我市劳动力总体仍然是供大于求,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低技能就业困难群众多重叠加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另外,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缺乏专业技能的农村劳动者和失业劳动者再就业压力加大,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结构性矛盾更趋突出。

  (2)人民群众充分享有保障的迫切需要与社会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制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伴随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扩大制度的覆盖面、提高保障的待遇水平与用人单位对制度成本承受能力的平衡难度增加,技能培训的公共服务能力滞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特殊困难群体养老、医疗保障等问题有待从根本上解决。

  (3)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培训机构以学用一致来推动教学改革的步伐迟缓,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针对性不够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企业对吸纳高层次人才(含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和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其经营效益及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落后,难以吸引、留住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发挥作用。

  (4)劳动关系调整面临新的压力。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尤其要求规范和加大就业管理、收入分配和保障维权等方面的执法力度,因相关历史遗留问题引起的不稳定因素将逐渐显现,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握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突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侨乡”这一核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努力实现“争先进位”的要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契机,切实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优先目标,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保障民生。

  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实现体面劳动;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民生水平,实现有尊严的生活;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使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人才优先,高端引领。

  全面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抓好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坚持以用为本,增强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

  3.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着力抓好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以及尚未享受公共服务的弱势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推进全社会就业、社会保障、人才资源开发、收入分配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调发展。

  4.增强能力,提升服务。

  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便利、高效、优质服务,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一体化服务不断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全面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就业者实现体面劳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这主要表现为努力实现“一个扩大”、切实增强“四个保障”:

  “一个扩大”即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二五”期间,要建立起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服务均等的促进充分就业体系,所有劳动者平等选择就业,在城乡地区和各类单位间合理流动,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初步建立适应各类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需求的技能培训体系,基本形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对接的职业能力开发、培训机制。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比重和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均达到较高比例。新增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稳步增长,全市每年新增就业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