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理念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智能、绿色环保建筑,走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大建筑部件工业化生产,提高建筑业标准化水平以及施工现场装配能力和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建筑业信息化水平,完善建筑业管理平台,提高决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建筑业运作模式、设计理念、施工技术、管理体制和标准规范,提高建筑业现代化水平。
(三)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增强建筑企业发展活力
1、继续深化建筑企业产权改革
继续深化国有建筑业企业改革,支持和鼓励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国有企业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规范上市、中外合资、互相参股等途径改制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改制的大型建筑企业,要加快股权流转,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系;鼓励已改制的中小建筑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扩大企业规模;鼓励规模大、效益好、市场信誉度高的企业进入境外证券市场融资;加快未改制国有建筑企业改制步伐,鼓励采取产权转让、增量改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国有建筑企业改制。
2、大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摒弃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等弊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探索以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多种收益分配方式,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技术骨干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3、积极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改革
改革工程招投标办法和承包方式,政府投资工程率先推行设计、施工、监理一体化施工总承包。鼓励大型设计、施工企业相互联合,完善项目管理制度,逐步发展成为综合型企业,积极推行工程项目管理。
(四)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1、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建设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诚信标准、诚信法规和奖惩机制,营造建筑市场诚信光荣和守信受益的良好环境。在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建筑行业各类企业、从业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完善从事建筑活动的市场主体、执业资格人员的信用档案登记、评价、发布,逐步建立可向社会开放的、全省统一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针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管理、资质资格管理等方面突出问题,制定发布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诚信标准。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针对诚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应用和发布、信用机构管理、失信惩戒机制等,制定规范性文件,完善统一的诚信法规体系,使诚信体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将诚信建设与招标投标、资质监管、市场稽查、评优评奖、日常监管等相结合,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
2、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依法规范工程招投标活动
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及时发布消耗标准、工程价格、人工工资定额等信息,加快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强化招投标业务管理“六统一”规定的实施,完善工程招标投标备案监督制度、过程检查制度、公示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和依法查处制度;强化国有投资招标投标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规范资格预审、评标办法、评标专家等关键环节;杜绝通过设定限制性条件阻碍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行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建筑市场的公平统一;依法规范招标代理活动,加快招投标信息公开的步伐,实行公告制度,保证投标人及时、便捷地获取工程信息和招标信息,提高招投标活动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继续健全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增强政府的有效监督、解决规避招标等问题,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