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四、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
  充分利用我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和民间资本充裕等优势,加快建设具有福建特色、富有发展活力、产业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实现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二五”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做大做强“十大”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业。以沿海中心城市为重点,打造创意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创意产业链,建设若干个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意产业集群。培育省级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实施创意产业发展工程,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服务创意、文化创意、时尚设计及咨询服务创意四大领域。
  动漫游戏业。推进福州、厦门国家级动漫(动画)游戏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动漫原创与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动漫企业和具有中国风格、福建特色、国际影响的动漫品牌;原创动画和网络游戏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动漫游戏产业的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动漫游戏衍生品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核心突出、分工明确的动漫游戏产业链。
  报刊服务业和出版印刷发行业。期刊出版业以省会城市为重点区域,报纸出版业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重点区域,调整晚报都市类报纸布局,形成辐射周边、带动全省的现代报刊市场体系。出版物发行业以福州市为中心,其他设区的市为重点,县(市、区)和农村集镇为新发展空间,构建覆盖全省的发行网络。印刷业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为重点区域,完善现代印刷产业基地布局。
  广播影视业。加快在影视制作、网络经营、电影、新媒体等各领域选择培育一批骨干影视企业,引导鼓励并壮大广播影视内容生产,进一步推进动画产业和影视基地发展,加强新媒体新业务培育和发展,加快电影市场发展和繁荣。
  演艺娱乐业。以组建福建演艺集团为重点,培养带动一批跨地域演艺集团公司。重点扶持一批连锁娱乐企业,争取3~5个文化娱乐企业上市,鼓励扶持有条件演艺娱乐企业上市融资。促进演艺院线形成,做大连锁网吧企业,发展一批大型娱乐项目,促进演艺娱乐业与旅游业结合,打造若干高收益的文化旅游演艺精品。推进演艺娱乐业对文化产业的贡献率有所提高。
  文化旅游业。深入挖掘八闽文化独特内涵,重点打造福建土楼、湄洲岛、泰宁古城、马尾船政、三坊七巷、武夷山古汉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安溪海峡茶博园、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基地、宁化客家始祖文化园等文化旅游精品,注重开发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俗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主题公园和演艺产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开发,支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鼓浪屿、闽南红砖建筑、闽浙赣廊桥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精品,以古田会址为龙头,重点开发龙岩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三明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北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东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等红色旅游资源,完善第一期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的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快建设第二期的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文化会展业。建好用好文化会展场馆,加强与国内外会展组织的合作交流,在办展交流的同时扩大文化投资贸易,做大做强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等主要文化会展项目,厦门市力争进入全国一线会展城市,福州、泉州、莆田、漳州市力争进入全国二线会展城市,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市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会展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全省文化会展产业进入全国前列。
  广告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技术先进、主业突出、特色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广告实力企业,促进沿海与山区广告市场共同繁荣和广告业协调发展,形成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辐射和带动其他区域广告业发展,加强与台湾广告业的对接与合作,建立完善广告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广告产业体系,广告企业逐步做强做大,广告市场日益繁荣有序。
  工艺美术业。加快工艺美术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地方特色产业,形成以重点产区为中心、优势产业为支柱、重点产品为骨干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壮大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区域、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扶持一批能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品牌产品,推动福建成为工艺美术产业发达、市场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强、行业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全国工艺美术强省。
  (二)着力培育文化龙头骨干企业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重点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企业集团、示范基地,成为福建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鼓励文化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整合资源。引导大型国有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努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理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重点项目落实,尽快壮大企业规模。
  (三)加快建设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园区
  深入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引导特色文化产业有序聚集,发展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特色明显、在区域内外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加大扶持和打造10家年产值在5~10亿元、5家年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园区。加强动漫游戏制作,推进网吧连锁化和游艺规模化经营,提升总体实力。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影视、图书、戏剧、音乐、歌舞等精品,支持寿山石、脱胎漆器、德化陶瓷、漆线雕、惠安石雕、木雕、油画、仙作古典家具等传统工艺品的研发、加工与交易,增加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发展的聚集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四)全面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引导重点城市群建设区域文化产品销售中心和文化物流配送中心,加强中小城市文化消费市场建设,推进网吧连锁化和游艺规模化经营和监管,加强歌舞、演艺场馆建设和监管,合理布局小城镇和乡村文化服务网点。鼓励发展文化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发展人才、投融资、技术、鉴定、经纪、评估、拍卖等文化中介服务。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统一、高效、便捷的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建立规范的文化市场秩序。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娱乐、休闲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服务性消费,扩大文化有效消费,拉动文化内需。加大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严厉查处盗版、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专栏3.文化产业发展工程

重大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海西动漫创意之都、德化陶瓷创意产业基地、泉州鲤城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武夷山创意产业园、莆田仙游工艺产业园、厦门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闽台(漳州)书画创意市场、龙岩新罗志高动漫科技产业园、台湾群创创意产业园、三明闽台(永安)文化创意产业园、海峡闽中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园等。

影视产业园区建设。建设省级海峡(永泰)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厦门国际影视产业基地、三明影视基地、清水岩影视产业园(安溪)、武夷山下梅文化旅游综合体、闽台文化影视城(漳州)等。

十大文化旅游精品。武夷山“双世遗”、福建土楼、泉州清源山(海上丝绸之路)、湄州妈祖、宁化世界客家始祖文化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马尾船政文化、福州昙石山遗址、南安郑成功史迹文化旅游、福建茶文化。

十大红色旅游精品。上杭古田会议旧址、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龙岩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三明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漳州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北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东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旧址、闽浙赣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长汀红色“小上海”。

数字影院建设。2012年底前,实现所有县(市)城区均有数字影院;到2015年,实现每个设区市有一块以上3D银幕,每个区各有1个四厅以上影院,每个县(市)各有1座多厅影院,省定综合试点小城镇各设有数字影厅。

文艺演出院线建设。打破地域界限、市场分割,降低演出流通成本,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

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加大对原创动漫游戏产品的扶持力度,支持重点动漫企业和动漫产业园区发展,大力发展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推进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扶持福州市白马路文化创意产业一条街、海西动漫城--福州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厦门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对接试验区、平潭文化(创意)区建设。提升福州、厦门两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水平。

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重点建设海峡出版产业合作基地、海峡两岸图书物流中心、中国包装印刷产业(晋江)基地、海峡印刷工业园(南靖),组织申报(福州)海峡西岸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

实施版权产业发展战略。闽东南版权产业带进一步扩大,版权相关产业产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不断提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