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在国家总体框架下构建我省上下贯通、统一联动、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战结合的应急广播体系。加快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按照“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要求,2011年底前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建有广播室并配备广播设备,建设有线广播网络并在村的重要地点设有广播音箱,每村配备一名广播员。及时转播各级广播节目和插播当地村民所需的农业、科技、卫生、灾害等信息,并与应急广播系统衔接,大力提升对农广播工作水平。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广播电视建设,加快实现广播电视城乡一体化,全面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入户率,提高收听收视质量和水平,全面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推进因灾返盲的村村通工程恢复,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大力推进村村通小片网改造工作,继续完善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基础,面向广大农户的农村广电运行维护体系。推进无线覆盖工程建设,落实好各级财政保障措施,严格技术维护制度,提高广播电视高山骨干发射台站工作水平,并基本完成数字化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全省县级以上微波传输网络数字化建设。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确保一个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商业片比例占50%以上;完善农村电影远程订片网络、GPS监管平台,加强技术培训,加大保障力度,提高农村电影放映场次补贴标准;有条件的村建立放映室,逐步实现由室外流动放映转到室内固定放映的目标。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并优化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完成县级及以上城市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开展数字与模拟同台同播。
(三)推进保障新闻出版服务
强化公益性新闻出版服务。组织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优秀出版物;出版传承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优秀出版物;出版传播最新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优秀出版物;出版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优秀出版物。认真做好党报党刊的出版发行,加强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建立健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网络。加强中小学教材出版管理,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加快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到2012年底,农家书屋建设基本覆盖全省行政村,基本解决我省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建立出版物更新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争取每年为已建成的书屋更新一定数量的出版物,逐步提高农家书屋出版物的供应和更新比例。大力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推进学习型社会创建,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全民主动、城乡互动、各方联动的全民阅读活动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大力倡导捐赠助读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建立农村阅报栏,在全社会营造热爱读书、鼓励读书的文化氛围。积极实施文化环保工程,加大扶持出版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出版物,坚决封堵查缴非法出版物、严厉打击淫秽色情文化、打击各类形式的侵权盗版行为,整顿文化市场秩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专栏1.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
文化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是海峡演艺中心、海峡文化广场、福建省图书馆改扩建暨海峡数字图书馆、福建省歌舞剧院综合楼、福建人艺剧场、福建省艺术馆新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峡(永泰)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海峡出版合作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中心城市综合性大型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厦门大剧院、泉州大剧院、龙岩汉剧剧院、宁德大剧院、泉州歌舞剧团新团址、龙岩艺校搬迁重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
文化场馆建设。大力推进县(市)城区数字影院建设;积极推进福州、漳州、泉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莆田八个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积极推进福州、漳州、龙岩(含非遗保护中心、美术馆)、莆田(含非遗保护中心、莆田市画院)、三明、南平六个市级文化馆和三明、莆田市博物馆项目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场馆建设,支持改扩建未达标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加强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级文化设施建设。
农村文化服务。大力推进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推进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积极培育农村出版物市场和扶持农村出版物发行连锁网点建设,加快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建立农村阅报栏,已建成的农家书屋出版物年更新率力争达到10%。大力实施全民阅读工程。
|
三、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
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
以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中心环节,深化文艺院团、影视单位、新闻媒体等体制改革,加快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发行放映等领域已转制单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组建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演艺集团公司。围绕做大做强主流媒体这一重点,推动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企改制,积极培育综合性报刊集团公司。整合全省广电网络单位,组建福建广电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电影发行放映单位转企改制,加快电影院线和数字电影院(城)建设,壮大国有电影院线实力。积极稳妥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重点新闻网站转制、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等任务。
(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服务供给、考核评价等机制改革创新,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长效运行机制。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制。健全完善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通过政府采购、建立基金、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逐年增长;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和企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多元化。加强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管理运营,推动资源整合和跨部门项目合作,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健全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
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能,不断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巩固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果,建立协调有序的综合执法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推动市、县两级组建统一的文化行政主体。加强行业自律,不断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统一、高效、便捷的文化市场管理网络。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建立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出资人职责,研究制定国有文化企业综合评估考核具体办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专栏2.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工程
|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完成全省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确定保留事业性质的少数文艺院团名单,实行企业化管理;整合文艺院团资源,着力培育一批有活力、有影响力的演艺集团公司。
广电网络整合。进一步理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管理体制,实现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一省一网、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和数字化进程,形成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新体制。积极推进厦门市“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组建省级IPTV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平台,构建与“三网融合”相适应的广电监管体制。
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整合出版资源,关停并转一批软小散滥报刊出版单位,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组建大型报刊传媒集团公司,着力提高报刊出版业集中度。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在副省级以下城市完成综合执法机构组建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综合执法队伍专业化、基础性、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