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质量兴省活动的意见


  (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机制,科学确定监督抽查产品种类,扩大抽查覆盖面,并对重点产品加大抽查频次。建立和完善质量问题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惩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对生产和流通领域重点产品和商品的抽检力度,杜绝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发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重典治乱,加大对制假售假、危害食品安全的企业和个人的惩处力度,防范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对农资、建材、药品等涉及国计民生、人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完善食品和特种设备等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省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建设,构建质量信用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客观、公正、准确地记录和发布企业质量信用信息,逐步实现企业信誉资料动态管理,实时查询;加强质量信用监管工作,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建立质量信用分类等级,并实施分类监管;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监督检测信息的公开力度,建立失信企业 “黑名单”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失信企业惩戒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积极开通便捷、快速的产品质量投诉和维权通道,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各行业投诉、服务热线平台作用,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强化经营者自律,倡导诚信经营;加强质量诚信道德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实现社会信用意识、企业信用水平和政府部门公信力的全面提高。

  (六)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围绕 《吉林省标准化战略纲要》,建设五大体系,实施五大工程。以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畜牧水产业攻坚计划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快吉林特色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围绕 “百强企业”培育计划等项目,加快工业标准体系建设;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镁、镍、人参、鹿、林蛙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资源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服务业发展,以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商贸流通等领域为重点,加快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吉林,加快社会公共事业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技术标准提升工程,通过标准科研、标准创新、采标引导,提升标准整体水平;实施标准化主体培育工程,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实施标准化示范引领工程,通过开展农业、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业和循环经济等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加速标准的实施推广;实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准确、便捷的标准化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工程,落实标准化从业人员资质制度,建立培训基地和标准化专家库,壮大标准化人才队伍。构建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提升标准化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