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建立多种类型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完善社会志愿者管理、动员和激励机制,提升社会志愿者工作规范化水平。广泛开展经常性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社区就近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注册率达15%以上。(责任单位:市委社建委、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民政局)
(八)加快社会领域党建体系建设
37、完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实现党建资源配置重心下移。创新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机制,优化组织设置,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社建委)
38、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原则,重点推进新建社区(小区)党建以及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继续推进开发园区、行业协会、商务楼宇等党组织建设,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到2015年全市基本实现社会领域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社建委)
39、创新社会领域党组织活动方式,做到党的建设与业务建设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建设一批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发挥社会领域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社建委)
40、建立社会领域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保障激励机制,推进党工共建,完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与工会工作者的联合选派、培训、考核、维权等工作制度,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精干高效的社会领域党务工作者队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社建委、市总工会)
二、深入实施“六项工程”,切实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一)实施社会管理强基工程
41、健全街道(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社区(村)综治办及信访调解室、帮教服务室、警务室,完善政法维稳部门进社区(村)工作机制,实行系统化整合、规范化管理、一体化运作。(责任单位:市综治办、市信访局、市公安局、市维稳办、市司法局、各区县)
42、实施消防、车管、危管、外管、网管、物管“社区六进工程”,以及保安进校园、监控进部位、报警进门厅、联网进所队、稳控进社区“校园五进工程”,确保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教育局)
43、加强社会管理专业队伍建设,青奥会前城市社区全部建成专业社工服务中心,群防群治巡防力量达30万人。(责任单位:市综治办、市民政局、市公安局)
44、推广基层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以街镇干部、社区工作者、民警和志愿者等为责任主体,实现基层管理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各区县)
(二)实施社会矛盾化解攻坚工程
45、健全领导干部“三访”(接访、下访、约访)和包案解决复杂疑难信访问题制度,领导干部接访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责任单位:市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