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省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培训体系建设、乡村医生培训三个项目。
(一)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
目标:到2015年,选派100名青年卫生技术骨干到国外进修,选派150名青年卫生技术骨干到国内进修;选拔培养300名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主要任务:加强青年卫生技术骨干培养,利用国际国内专家资源,分批组织选派青年卫生技术骨干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深造。开展全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滚动培养工作,资助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等活动。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培训体系建设
目标:2012年,建立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省属医学高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80%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全科医师能力提升计划。2015年,完成189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12个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完成全部在职在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强化培训工作。
主要任务:建设189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12个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同时,按照卫生部和本省的有关培训标准,对在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医学类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进行住院医师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在职在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进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转岗培训、骨干培训及在职学历教育,提升医师临床实践技能。
(三)乡村医生培训工程
目标:2012年,全省注册在岗的乡村医生完成卫生部村卫生室技术支持第一批10项适宜技术应用轮训;2015年,全省注册在岗且年龄在50岁以内(含50岁)的乡村医生完成20项适宜技术应用培训。
主要任务:根据卫生部指导精神以及省政府建设意见,面向在岗乡村医生推广农村基层适宜卫生技术,帮助乡村医生掌握更多实用技术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目标:通过优化布局与结构,多层共建,加大投入,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技术水平较高、各具优势专科点群;并充分发挥临床重点专科在重大疾病、疑难病防治的带头作用,以及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医学科研方面的综合优势,使全省总体医疗卫生服务达到国内中上水平,部分专科达到国内领先,到2015力争新增10-1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主要任务:重点建设30个临床重点专科,分二个阶段进行,2011-2012前两年建设临床重点专科10个;2013-2015后三年再建设临床重点专科20个。每个专科建设周期2年。
五、卫生信息化建设
目标:到2012年底,依托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完成疾病报告、计划免疫、医院统计、慢性病管理等应用的整合;实现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管理、区域PACS应用覆盖县级综合医院;到2013年底,全省三级医院信息系统实现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应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完成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卫生地理系统(GIS)集成、新农合信息网络延伸至村卫生所;到2015年末,全省医院全面推行电子病历,建立出生人口电子信息系统,全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结构化健康档案存储与检索,全省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管理。
主要任务:一是建立以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为主线覆盖全省的卫生信息专网,有机整合卫生领域各业务信息系统。二是建立省市二级数据中心,实现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健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三是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管理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依托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实施慢性病防治一体化管理。四是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网络上联国家平台,下延村卫生所;五是完善药品集中采购信息平台,实现药品采购网上交易和结算。六是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集成各类相关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实现指挥与决策的动态信息展示。七是建立医学科教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卫生科研、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管理。
第二节 重点项目(省级)
省级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共11个,其中:医疗机构建设项目10个,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建设项目1个,医疗机构新增床位4900张。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病房门诊综合楼。总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8亿元,新建病房门诊综合楼,其中病房部分新增床位600张。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屏山分院一期二阶段。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5亿元,新建门诊综合楼、康复综合楼、配变电房及院内连桥等附属设施,其中病房部分新增床位300张。
--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病综合大楼项目。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亿元,新建心血管病综合大楼,包括心内科病房、干部保健病房、手术室、医技用房等,其中病房部分新增床位700张。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大楼。总建筑面积为7.8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8亿元,新建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大楼,包括肿瘤外科病房、放疗病房、洁净手术室及麻醉科、输血科、病理科、重症监护室、医技用房等,其中病房部分新增床位500张。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医疗保健综合楼。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2亿元,新建医疗保健综合楼,包括门诊、医技、病房三大区域等,其中病房部分新增床位300张。
--福建省老年医院改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亿元,重建病房大楼、综合门诊楼及连接体以及改善医疗就医环境,其中病房部分设置床位500张,比建设前增加床位100张。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9亿元,主要建设门急诊楼、病房楼、科研教学、后勤保障用房等,建成后病房新增床位1000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门诊大楼改扩建及内科病房楼。总建筑面积约8.1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3亿元,将原广电大楼改造成门诊综合楼,新建内科病房大楼,并对医院布局进行调整,建成后病房部分新增床位700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一期(孟超肝胆医院)。规划用地为276亩(含康复中心建设用地88亩),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规划分三期建设,总床位1800张。一期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含地下室1.4万平方米),投资2.19亿元,主要建设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及配套设施,建成后可新增病床200张。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项目。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亿元,主要建设业务综合楼、检测实验楼(生物安全实验室)、附属楼等。
--筹建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荆溪)分院。计划在闽侯荆溪征地80亩,建设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总投资2.15亿元,主要建设门诊综合大楼、病房楼及教学等配套设施,建成后病房新增床位500张。
第五章 保障措施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全省卫生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为实现全省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指引,全省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统筹,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对规划的组织领导,完善规划的实施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 政府主导,加大投入
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明确政府卫生投入责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低居民个人医疗卫生费用。保障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加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省级重点项目单位要积极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各重大工程建设和省级重点项目顺利完成。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投入,除配套建设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外,负责组织实施妇幼保健机构和采供血机构达标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妇幼保健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达到国家标准。省级以上资金主要支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及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对老区、苏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同时,省级财政加大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全省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保障全省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节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