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城市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郑政〔2011〕8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郑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郑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城市建设规划纲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为推动郑州市信息化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带动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上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特编制本规划,作为2011-2015年郑州市信息化城市建设的战略指导。
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郑州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全市骨干光缆总长度达4.04万公里,市区主干道光缆覆盖率已达100%,次干道、小巷及小区光缆覆盖率已达90%,实现了村村通光缆,2G和3G网络覆盖率均已达到90%以上。2010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6.3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71.9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64.7万户,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64.7万户,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15万门,移动、固话用户数占全省的18%。有线电视网双向传输改造基本完成,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开通了无线数字电视信号。截至2010年底,郑州市有线电视用户数达128.5万户。信息技术行业应用效果良好。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两化融合“倍增计划”、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等措施,信息化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商贸物流信息化成效显著,大型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积极开展条码技术、商场POS系统、网上交易等信息化应用,37.89%的规模以上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新的亮点。初步形成了一应用电子产业为主导,信息安全产业为特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了郑州高新区、郑州经济开发区、河南出口加工区、金水区河南科技市场为主题的产业集聚。成功引进了集成电路、平板显示、通信、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一批大项目。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入。政府门户功能不断丰富,建设了以郑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为核心,连接各县(市、区)、市政府各部门的门户网站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有所突破,建立了税源经济信息共享系统,完成了350平方公里的1:500基础空间数据库。重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信息化效果显著。农村信息化全面推进,初步形成了市、县有信息服务中心,区域、乡镇有信息服务站,合作社和村组有信息服务点(员)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立12316三农热线系统、郑州市农业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农产品及农业技术展示推广交易平台,大大提升了农业信息服务能力。教育信息化全面开展,基本完成“校校通”工程,建成了市级教育基础数据中心、教育管理数据库及教育资源数据库,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的访问量在地市级教育信息网中稳居全国前三。医疗卫生信息化步伐加快,建成了紧急医疗救援通讯指挥调度系统,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网上挂号、网上咨询、网上健康宣教等服务,100%的医院建立并应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完善。住房保障信息化水平全国领先,建成了包含登记管理信息、商品房预售网上备案、测绘及成果管理、存量房网上备案、房地产企业综合管理、统计分析与信息发布等子系统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银行信贷与房地产抵押业务信息联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深化应用,建成了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系统工作平台,搭建郑州市劳动保障综合信息查询平台。信息化环境逐步优化。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出台了《
郑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快郑州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郑州”总体规划》等系列文件。信息化组织逐步完善,郑州市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信息化办公室的管理职责。各个县(市、区)明确了信息化主管部门。“十一五”期间,郑州市信息化推进工作不断深入,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明显,但整体上信息化发展水平仍与国内其他先进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信息化应用效果和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信息化管理体制不顺畅;二是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不高;三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四是信息化保障机制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