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促进公共财政和各种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有效保障能力。
1.优先发展教育。积极筹措学前教育资源,建立城乡幼儿园互助帮扶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现乡均一所标准化幼儿园。深入开展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再提升工程,有效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进程,推进辽中一高、新民一高跻身省内知名高级中学行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力争到2015年,2~3所农村职教中心达到省内一流、国家示范化标准。
2.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按照“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突出重点、提高水平”原则,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尽快实现“一乡一院”、“一村一室”,力争县中心医院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标准。深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和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建立医疗保险统一结算单元,逐步实现医疗保险“一卡通”。深入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提高政府补助标准,不断提升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到2015年,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3%以上。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农村基础生活必需品价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同步增长。加强农村中心敬老院建设,探索多种救助模式,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拓宽养老基金征收渠道,加快建立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多措并举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推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加快推进康平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到2015年,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全覆盖。
专栏7
新城、新市镇发展定位
1.近海新城: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连通辽宁沿海城镇带与沈阳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展现近海文化主题的生态宜居新城;
2.新民新城:沈阳西部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功能完善的综合型宜居新城;
3.胡台新城:以国家东北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为支撑的产业新城;
4.法库新城:以陶瓷、通用航空、休闲食品等产业为主导的山水相映、和谐宜居的生态新城;
5.康平新城:沈阳市后花园、辽宁北部能源、新材料、商贸物流、塑编和新型绿色食品基地、辽吉蒙结合部中心县及滨湖生态明珠城;
6.大民屯新市镇: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和商住于一体的综合型新市镇;
7.兴隆堡新市镇:以温泉城为特色的休闲型新市镇。 |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大型河流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服务体系。按照“生态化、城镇化、景观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全面启动蒲河生态廊道绿化景观带建设。加强沈西北边界防风阻沙带建设,形成保护沈阳市及沈阳经济区第一道生态阻沙屏障。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辽河水系绿洲工程和农田防护林保护体系建设,构建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加大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广力度,提高农村清洁能源比例。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