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的通知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的通知
(渝环[2011]216号)


各区县(自治县)环保局、市环保局北部新区分局,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进一步发挥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的作用,我局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局。

二○一一年八月一日

  附件:后评价技术导则

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〇一一年七月

目  录

  1 内容和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程序
  4环境影响后评价形式及评价等级的划分
  5环境影响后评价大纲的编制
  6环境影响后评价文件的编制
  7工程分析
  8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9周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0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11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2环境风险评价
  1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4后评价结论的编写

1 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建设项目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工作亦可参照本标准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使用。应当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情形可参考本导则附录A执行。

2 引用标准


  HJ/T 2.1-19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 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T 2.3-19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 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T 19-199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HJ/T 89-20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
  HJ/T 88-20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
  HJ/T 349-200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
  HJ 453-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
  HJ 582-20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农药建设项目
  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3 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明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对象、目的、意义以及工作的内容和范围,确定评价工作的方法和原则,并列出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工作包括:①收集建设项目资料,包括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环评批复、环境监理报告、环境设计备案图说、试生产批复、有关函件、试运行期间监测报告等内容;②根据当前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地功能区划调整的情况、周边新建项目等情况,结合环评报告,调查项目环境敏感点变化情况;③收集建设项目从开工到后评价启动阶段的建设和变更情况;④走访公众和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了解项目建设或运行期的实际情况,调查是否出现环保投诉、污染纠纷、环保表彰或处罚情况。
  第二阶段为大纲阶段,主要是根据项目特点、准备阶段的调查结果,明确后评价工作的范围和对象,确定评价工作重点和可简略的部分等;初步查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的各种变更情况;调查了解规划、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标准、周边敏感点等变化;初步分析变更前后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环节、排放量;拟定工作组织、实施计划,提出下阶段调查方法和手段、预测方法及模式,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给出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对于项目本身复杂或者变化情况复杂的项目,可召开专家审查会对大纲进行审查。)
  第三阶段为详细调查及分析阶段,根据前阶段确定的调查方法,进一步调查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的各种内外部变化,预测变更的环境影响,找出主要不利影响,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措施及结论建议。
  第四阶段为编制后评价报告编制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前几个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表)的编制及送审,并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4 环境影响后评价形式及评价等级的划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形式,参考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实施分类管理。原则上,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时应相应编制报告书;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时应相应编制报告表;对于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发生变更或与环评结论不符者应重新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后评价各要素评价等级时,应主要根据建设项目实际变化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参考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等进行适当调整,突出后评价的针对性;对于与原环评相比变化不大的方面,可以适当简略。

5 环境影响后评价大纲的编制


  环境影响后评价大纲是具体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技术文件,也是检查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技术依据和支撑,其重点应是对项目实施前后的内外变更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后评价形式、各要素的评价等级、评价时段、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与非重点,对项目变更前后的污染特征的分析,给出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和手段、下阶段的工作思路、方法和内容,重点内容应尽量具体、详细,非重点内容适当简化。
  环境影响后评价大纲一般应在充分研读有关文件、细致的现场核查,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后编制。后评价大纲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总则
  其中包括项目的沿革、后评价任务的由来、目的、编制依据、评价思路、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
  若评价标准与原环评标准发生变更,应重点明确。
  (2)建设项目概况(重点应包括建设项目变更概况)。
  (3)拟建地区的环境简况(附位置图)。
  (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发生变更的情况(包括主体工程、依托工程)、周边环境敏感点等因素,重点对变更前后的特点进行工程分析,说明变更前后的原辅材料、平面布置、公辅设施、储存方式及规模、依托设施、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等,给出变更前后的污染物排放节点、排放特征、种类和排放量的变更情况。
  若有新增特征污染物产生,应重点分析。
  (5)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6)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7)环境中与后评价项目关系较密切部分的现状调查
  其中,(5)、(6)、(7)部分如与原环评报告有变更,或后评价开展阶段距离环评时间3年以上,需重新调查;如无变更可简略引用原环评报告内容或省略。
  (8)结合项目的排污特征变化和建设地环境特点,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确定评价因子。
  (9)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根据后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尽量详细地说明预测方法、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时段以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等。如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应说明拟采用的评价方法。
  (10)后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报告的结构设置,章节内容及重点,报告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
  (11)后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
  (12)后评价工作经费概算。

6 环境影响后评价文件的编制

  6.1 环境影响后评价文件应全面、系统、客观反映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录。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可按其发表的时间次序由近至远列出目录。后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编分项报告书;专题评价内容或其他重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
  6.2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应根据项目与环境的特点,结合项目实施中变更情况及其环境影响,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
  6.2.1 总则
  6.2.1.1编制目的
  回顾建设项目立项、环评及建设、运行情况,结合项目变更情况,阐述编制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的目的。
  6.2.1.2 编制依据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相关政策及规划、有关技术文件、有关工作文件等。
  6.2.1.3后评价思路
  明确后评价工作开展的思路、方法。
  6.2.1.4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分列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给出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与其他有关标准及具体限值;若新标准颁布,采用新标准进行评价分析。
  6.2.1.5环境保护目标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