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

  1.自然灾害方面。
  我省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的区域性、季节性强。大范围干旱、暴洪、沙尘暴等灾害仍然严重影响着我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同时,受气候异常、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影响,森林草原火灾、草原虫灾、农作物病虫害、低温冻害、沙尘暴、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有害生物对局部地区农牧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有加重的趋势。
  2.事故灾难方面。
  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形势依然严峻。各类生产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破坏,水质、土壤污染等仍然存在很多隐患,特别是重大工程、城市生命线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隐患较多、危险系数增大,事故预防与处置难度加大。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放射源丢失现象时有发生。
  3.公共卫生事件方面。
  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大。鼠疫、霍乱等传染病暴发流行风险增加,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不时出现,传染病传入机率增大。突发动物疫情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存在复发、多发的可能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其他中毒事件成因复杂,增长迅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4.社会安全事件方面。
  刑事案件总量高位徘徊,严重暴力刑事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群体性事件数量上升,对抗性举动有增长的趋势,群体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增多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能源和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危害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发生Ⅲ级以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1934起,其中:自然灾害638起;事故灾难462起;公共卫生事件127起;社会安全事件707起。


  图1:“十一五”期间全省Ⅲ级以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趋势折线图(略)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应急设施建设、增强保障能力和实现信息、组织、资源的有机整合为重点,以完善体制机制、打破条块分割为突破口,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宣传教育,以信息化带动应急体系建设,着力构筑以预防为主,预防、处置、救援、善后等环节相衔接的高效、务实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全省公共安全管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各地、各行业的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资源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应急能力,避免重复建设。重点加强应急体系薄弱环节建设,在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应急准备的基础上,优先解决提高应急响应时效等突出问题,增强第一时间快速响应的能力。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加强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的能力建设,强化应急响应系统功能,提高快速应急响应能力,实现从注重事件处置向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全过程管理的转变。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强化政府职责与社会资源的衔接整合,充分发挥驻地军队、武警的骨干作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专业作用,广泛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企结合、军地配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制,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各类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任务,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按照事权合理划分各地、各相关部门建设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分级、分步、分类组织实施应急管理重点工程建设。
  (三)建设目标。
  到2015年,进一步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和法规,构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系统;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全省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及应急保障等能力明显增强,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有效减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1.自然灾害类。
  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灾民24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重点河流和重点河段防洪工程堤防达标率达到48%;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提高到30分钟以上;兰州及部分中等城市可基本抗御6级地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准确率提高到60%以上;突发性地质灾害实现24小时、1小时分段预警;重大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损失率一般年份控制在5%以内,重大流行年份控制在8%以内;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灾率控制在6‰以内,监测率提高到90%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1‰,草原火灾受害率低于0.3‰;重大沙尘暴监测覆盖率达到80%以上,沙尘暴预警信息提前12小时发布。
  2.事故灾难事件类。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6%;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7%,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起数不突破60起;城市供水、供气、集中供热故障处理及时率达到100%,杜绝大面积非正常停水、停气、停热、停电事故;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下降10%以上;企业排污造成的重特大环境事件降低20%。
  3.公共卫生事件类。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及时率和准确率达到100%,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80%以上;乡级以上动物疫情报告网络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动物疫情观察员覆盖率达到100%,应急预备队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24小时内到位率达到95%以上;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监测覆盖率达到85%。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